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机关党建 PC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前沿关注 正文
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代表发言集萃
发布时间:2020-12-07 09:47:03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 【 字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近期关于影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在12月4日上午举行的电视剧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策划人袁锦贵,制片人侯鸿亮,导演郑晓龙、刘家成,编剧王三毛、梁振华,以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烁,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宋炯明,芒果超媒总经理蔡怀军,光明日报社文艺部执行主任邓凯依次发言,介绍了电视剧策划、规划、创作、制作、播出、评论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国家广电智库对上述主创代表及单位部门代表发言进行摘编。

袁锦贵:用真实讲好中国革命历史故事

革命历史题材是发掘中国故事的一座富矿。如何把革命历史题材的中国故事讲好,我和团队在创作《绝命后卫师》《绝境铸剑》《绝密使命》“三绝”剧作的时候,就遵循着“三要”原则,即要把真实的革命历史告诉观众,要把鲜活的革命历史人物介绍给观众,要把当年革命斗争的背景、情境展示给观众。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一是要有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事业、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感情;二是要对革命历史史实、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负责任;三是要去深入实地体验。主创团队会提前去革命历史纪念馆或革命基点村参观考察,邀请革命历史专家讲授课,接受教育,了解历史,体验生活。

我们坚持搞不清楚的不写、不确凿的不用。在策划《绝密使命》一剧时,对3000里的交通线,一时感到无从下手。我带领主创人员深入到当年的交通中站广东大埔青溪和福建永定伯公垇交通小站考察学习,了解到青溪是当年交通线上水陆交界,人员物资中转地,伯公垇先后牺牲了十几位交通员,事迹十分感人。一时茅塞顿开,确定了以伯公垇为中点,前后幅射,“小人物大格局、小站点大风云、小故事大智慧”的创作思路。对剧中涉及到护送中央领导同志,从上海到瑞金的途经地点、时间、交通工具等,从几个版本的回忆录中比对核实,尽量给予还原。

侯鸿亮:从鲜活人物中挖掘宏大命题和落地创作的交集点

回顾我们团队这些年来的创作,最核心的理念还是从创作的本体出发,不断适应市场的同时不放弃自己的坚持。这些创作,一方面继承鲁剧的创作传统,以丰厚的地域文化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为底蕴,在选题上几乎涵盖了中国100多年来的每一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的百姓生活,用十余部电视剧作品,最大程度地再现了一个世纪的集体回忆,打通了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内在精神联系;一方面有我们对于新时期新形势之下电视剧选题的思考,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多元、多变的新时代生活,我们的电视剧创作,也要不断寻找更本真、更艺术的书写和表达。

我们面对每一部作品,都有着一以贯之的原则,《闽宁镇》的创作周期虽然比较短,但是仍然把一半的时间,都用在了寻找方向、打磨大纲上。主创团队用了很多时间进行调研、采访,跟福建和宁夏的干部、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从商人员、村民们对话,不断受到心灵的冲击,这些亲历者、受益者的群体记忆和个人经历太鲜活了,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理解了闽宁镇这个选题的合理性、实践性、发展性,在创作中把共情做到了极致。就是这些坚韧不拔的人民,让整个移民工程、扶贫工程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找到的宏大命题和落地创作的交集点,站在土地上,身处人民中间,力量会自然的迸发。我们的剧就是从个体的成长和经历入手,展现“闽宁模式”的发展,调动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共情,讲述希望和发展这个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永恒命题。我们希望把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整合在这部剧里,把闽宁镇这个题材的现实意义发挥到最大化。

郑晓龙:电视剧要像花儿一样选种培育

如何拍出更好的电视剧作品?首先,要价值观端正,要颂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文艺作品要对社会、对人心有积极的作用。我们创作电视剧就是生产精神产品,创作者要对自己的作品担负社会责任,不能提供精神垃圾,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就好像我们首先要栽种对人有益,令人赏心悦目的花儿。

第二,要选好种子,一颗好种子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就像电视剧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核,一个好的故事核具有内在的生命力,并提供了潜在的故事动力。但只有种子还不够,还远远不是一朵花,还要把种子深植在土壤里,一如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要扎根本土,深植时代,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从普通人丰富的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和汲取养分,这就要求我们创作者要深入生活,要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这样才会使我们的作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才能被广大观众接受和喜爱。

第三,要给予阳光雨露,一颗种子要开花结果,需要有生长空间和良好的生长条件。创作者自身要不辞辛苦,要给予好的种子最好的培育。比如一个剧本的创作,可能10%的工作量是写剧本,90%的工作量是修改剧本,创作者还能不能保持初心?当然,其他所有创作者,导演、演员、摄影、美术等等,也应该同样有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不能满足于干行活。

第四,花要开出灿烂,电视剧要做出精品,不仅要价值观端正,要讲好故事,同时,还要在艺术上和技术上追求高标准,在细节上追求真实丰富。真正的好花要有生命力,要经得住品鉴。正如,好的电视剧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经得起反复重播,真正的精品,会经历大浪淘沙,最终被时代筛选出来。

刘家成:以人民情怀创作电视剧精品

电视剧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所有的捷径最终被证明都是弯路。闭门造车,看起来加快了创作过程,实现了多快好省,但其实窒息了电视剧的生命力。只有深入群众中去体验生活,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和群众产生共情,才是电视剧创作的沧桑正道。

《石头开花》根据剧情需要虚拟了一个安康大集,结果安康当地受此启发,真的搞了一个安康大集,每年就按电视剧里设定的时间办,群众参与十分踊跃,对活跃当地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正阳门下》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北冰洋汽水、义利面包;《正阳门下小女人》让牛栏山二锅头销量倍增;《芝麻胡同》又让六必居酱菜大火。打造文艺精品不但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可以对其他领域的现代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深入群众之中,不断为人民群众创作反映其生活、其心声的作品,弘扬社会正能量,将是我进行电视剧创作的不懈追求。

电视剧是最贴近群众的一种艺术形式,把老百姓的故事讲述好,既是电视剧创作的底线,也是电视剧创作的高线。年轻人需要的不止是迎合与关注,也需要引导和引领,电视剧创作者要有这个文化自信。只要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就不愁没有观众,这应该成为整个电视剧行业的共识。坚持这种创作导向,需要培养深厚的群众感情,需要踏踏实实体验生活的态度,需要不骄不躁的心态。

王三毛:编剧要扑下身子,扎到老百姓堆里

《闽宁镇》的创作伊始,编剧们就扎下去,找人找事,仿佛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最初写电视剧时的状态。我们从闽宁镇采访到西海固,又从西海固采访到福建莆田,深入了解了很多精彩的人物和事件,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徘徊犹豫,从想不通,不接受,到用双手创建了新家园。那些曲折的过程,思想的转变,真诚的笑脸和话语,已经传导出他们由穷变富,过上好日子的喜悦,和对党对国家的感激之情。所谓国家视野,就是要扎根在老百姓中间,才能看到老百姓真正的问题和需求,也会看的更远更宽。

我们编剧也需要脱贫,关在屋子假想,组织人马侃剧,是出不了有血肉有温度,有担当有情怀的好作品,反而会让你的创作乏力致贫。编剧要脱贫,你就得扑下身子,扎到老百姓人堆里,看清楚他们饭碗里的稀稠,读明白他们眉宇间的喜怒哀乐,你才能写出滚烫的,鲜活的,贴近百姓,反映时代真谛的高质量的剧作。

梁振华:创作的一切价值都需从创作本身出发

其一,创作何为?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创作的一切价值都需从创作本身出发,创作者的生命力从来由作品的价值来映证。而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不惟用商业价值衡量,更在于其艺术创造力和思想感染力,在于其和时代共鸣共振的关系,在于其所昭示的关于人性和社会的美好理想。

其二,我们的艺术根基在哪里?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趣味上,面向人、面向现实、面向生活的“现实主义”,应当是叙事艺术的主流,是电视剧艺术之所以枝繁叶茂的根基;在创作的本义上,艺术的生命力和动力之源都在于原创,作为创作者,应该从意识和行动上笃信和捍卫原创精神,用具有创新价值的作品说话,用扎实的原创来说话。

其三,文艺创作者如何面对文艺批评?如何面对来自观众、评论家对作品形形色色的评价或批评,考验着创作者的气度和胸怀。对艺术创作来说,一部作品从创作者手中诞生,在观众的观赏中完成;从创作到接受,一部作品才拥有了自足且完整的价值和意义。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之间,应当是一种优雅的相互凝视,是不乏默契、彼此尊重的工作碰撞。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创作者应当有这样的胸襟,坦然直面各方批评与建议,以敬畏之心不断完善自身创作的方向与格局。

杨烁:推进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四个坚持”

第一,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树时代之志。近年来,京产剧紧扣大时代主题,推出重量级作品,从不同方面满足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立起时代的坐标轴,用好科学的方法论,捕捉美丽的闪光点。

第二,坚持主题主线创作与遵循文艺规律相统一,强作品之质。京产剧聚焦主题主线,推动创新创优,尊重创作规律,加强奖励扶持,“北京出品”成为国内市场“金字招牌”。科学规划选题,引领创作方向,精准基金扶持。

第三,坚持组织引导把关与尊重创作个性相统一,聚人才之智。通过“三会三课”和“一剧一策”,引领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创作观,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启迪心智、引领风尚。建设人才梯队,发挥行业优势,统筹专家资源。 

第四,坚持助推产业升级与深化精品创作相统一,创首善之制。提高政策贯通力,增强机制创新力,提升产业融合力。

宋炯明: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播出后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这也证明电视媒体有责任、有能力紧跟时代脚步,书写伟大史诗。实践证明,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协同、优化编剧、导演和主演的组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一线生产中组织、配置好资源,提高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生产力,保证电视剧的精品气质和一流质量。我们将继续调动优质内容主创的能动性,并肩合力在电视剧创作的实践中践行主流价值观。

上海广播电视台将继续创作并排播具有标杆意义的主流现实题材影视剧作品,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让故事更加生动、更具传播力,更加注重反映时代的变迁,发掘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关系的变化。通过SMG的平台,驱动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进一步得到体现,引领社会新风尚、满足人民新期待、激发发展新活力。

把握融合发展,让主流媒体在新媒体阵地主动作为,成为融屏传播的变革实践者。电视剧创作将是BesTV+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运用东方剧场的巨大市场吸附力,以新媒体的传播理念、话语体系,在坚守创作的主流价值观基础上,运用B+这一自有平台,于明年择时在东方卫视和B+双平台推出精品周播剧场。在剧场定位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反映社会变迁、关照火热生活为创作理念,为广大观众带来极具正能量的精品力作。

蔡怀军:发挥芒果TV平台引导作用

首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群众生产生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芒果TV不被市场裹挟,不靠追求猎奇来吸引眼球,坚持以人民为导向,聚焦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小故事讲述大道理。

其次,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坚持守正创新,结合互联网思维与融合发展观念,实现优秀作品传播最大化、效益最大化。2021年,芒果TV联合湖南卫视创新制播形式,推出兼具社会效益和传播价值的“芒果季风”创新周播短剧剧场,发时代之先声,实现电视剧的破壁生长。

再者,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电视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能升级,由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发展。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内容为王,牢牢把核心生产要素掌握在自己手上。在价值标准方面,我们坚信做一个内容必须能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或关照一个社会现象,这是芒果做内容的黄金法则。在团队建设方面,我们坚持自主自控、协同作战,影视剧形成了良性的自有生态,在影视赛道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并不追求以大量剧集铺底,而是凭借精准的命中率,打磨小成本剧集,打造垂直品类优势。

最后,保持国有新媒体的主力军优势,积极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充分发挥平台的引领作用。在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成为高质量电视剧供应的主力。

邓凯:文艺评论力争做影视创作的一面镜子、一位诤友

严格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光明日报文艺评论工作多次具体指示,密切关注影视动态,热情推介影视新作,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我们力争做影视创作的一面镜子,一位诤友。

广大电视工作者,把梦想藏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把热情倾注在镜头里,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像总书记说的那样,“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在讲述中国故事这个重大课题上,他们没有缺位,没有错位,必要时冲上去补位,体现出很高的政治站位。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高星根据会议材料摘编,实习生李宣萱、钱佳仪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