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机关党建 PC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网络视听大会综述】“年轻化”的纪录片需要“年轻态”表达
发布时间:2018-12-03 08:18:28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于秀娟 【 字号:

导语

       当前,纪录片观众群正在呈现年轻化趋势,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如何以创新化手段表达正能量价值观,是纪录片创作者非常关注的问题。11月30下午召开的“文化传承、青春赋能——正能量内容创作发展论坛”上,来自纪录片业界、学界的各位嘉宾们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得年轻人者,得纪录片天下

      截至2018年6月份,29岁以下的网民已经达到了49.7%,学生占据四分之一,而B站的用户中18到35岁的人占到了78%。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易凯在发言中列举的这一串数字说明,年轻人已经成为收看纪录片的主力。他强调,网络视频生产传播是影响人的思想意识的产品,把青年培养成什么样,网络视听制作传播者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

      正因为纪录片的“年轻化”,才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年轻人。哔哩哔哩首席运营官兼公司副董事长李旎认为,纪录片的品类很特殊,一旦以流量作为主要考核点特别容易走偏,所以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意识很重要。

      B站纪录片高级顾问朱贤亮也强调,纪录片中隐含的价值观是最吸引人的因素。有观众在《历史那些事》苏东坡一集中发弹幕留言:“我怎么笑着笑着哭了”“我前一段时间遇到一些事情很不开心,觉得自己的人生很没意思,看了苏东坡一集豁然开朗”……朱贤亮坦言自己原来是不看弹幕的,但是现在离不开弹幕,因为从这些鲜活生动的留言中,可感受到优秀的纪录片对年轻观众价值观塑造的影响力是多么大。

      年轻态表达,吸引年轻受众

    “年轻化”也带动着纪录片创作模式的转变。李旎梳理了我国纪录片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认为当下的纪录片可以称之为“网生新派纪录片”,具有内容求真、形态多变,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注重互动、易于传播等特点。她特别强调了形式的创新,要让年轻人爱上纪录片、爱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运用年轻人喜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纪录片《历史那些事》前六集的播放量已经接近1000万,而且六分之一的人会进行评论、收藏、转发、点播。该片庄谐结合,史实部分经过了严格考证,但是“小剧场”环节往往颇具喜感,尤其是苏东坡一集的结尾还采用了嘻哈说唱形式,将一代文豪的豪迈与无奈表现得动感十足,一经播出就引发了年轻人的追看。

      抽象的道理往往不如故事场景的展示更生动,将“伟光正”的价值观隐匿于烟熏火燎的市井人情中更易于被接受。朱贤亮抛出一个问题,《人生一串》选择拍摄“烧烤”是号召大家去吃烧烤、都去摆路边摊吗?不是。这样一部记录大众日常生活的作品为什么能够达到近4500万的播放量?因为它透过卖烧烤和吃烧烤的人的故事,表达出的是正能量的价值观——平凡的人们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包括正在热播的《风味人间》同样如此,很多美食的制作并不复杂,但只有在当地才好吃,因为美食根植于当地的风土人情中,其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和具体而微的故事,传递出来的是温暖的人文关怀。

      纪录片的年轻化浪潮也倒逼创作者采用新技术、创新拍摄手法,强化纪录片的“陌生化”效果。《风味人间》运用了超微观摄影、显微拍摄、动画再现、交互式摄影控制系统等多种全新手段,即使是日常熟悉的家用食材也在镜头下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诱人之处。《中国之极》总制片人王连明介绍自己越来越多使用航拍、超高速等拍摄技法,目的就是把熟悉的拍成陌生、把陌生的拍成熟悉,满足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关注心理。

年轻人与纪录片之间形成良好互动

      新媒体技术的兴起,纪录片正从精英自我表达为主的“庙堂”走向普罗大众都可以参与的“江湖”,各类人群有失落有欢欣,但听取观众意见、接纳其参与到纪录片内容创作中,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已是不可阻逆的大势。

      弹幕已经成为网生新派纪录片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内容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网上看纪录片的人,不单单是看正片本身,更是看评论,目的或是为了社交认同或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观众。五星传奇总经理胡小鹿回忆,十年前要想真切知道作品的受众群年龄、爱好等信息,需要跑很多城市做看片会、见面会才能略知一二,而今天通过B站这样的网络平台随时都可以互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

      除了弹幕之外,B站还在纪录片分区设立了互动环节。据李旎的介绍,《我在故宫修文物》《寻找手艺人》等每一部重要作品上线后,导演都会成为UP主,会在评论区记录感想,跟网友们亲密互动,既有利于作品本身的传播,也有利于激发、指导下一步的创作。

      此外,本次论坛上发言的重要嘉宾还有来自央视发展研究中心的汪文斌主任,他还分享了最近半年来对国内94个平台、149部纪录片的监测结果。他认为,大数据的检测可以对纪录片的传播选材和样态提供更多支持。当前,社会纪实题材依然是国产纪录片的主要类型,以“舌尖”为代表的优秀纪录片保持持续的热度,新出现的纪录片还难以与之抗衡。汪文斌认为,优秀的纪录片具有赋能特点,延续原有节目的热度、固化社群、加深用户黏性、塑造高端企业产品形象等。

      当前国际间的竞争更多显示为文化竞争,在我国种类繁多的文化产品中,纪录片凝心聚力、守正创新,正以天时地利人和的状态高速发展。可以预见,真实记录当下社会生活、展现国人精神风貌、表达方式越来越年轻的纪录片,必将成为能够塑造国家形象的名片和展示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  王引钰)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