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乡镇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企业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实体书店发展的瓶颈。为进一步推进基层乡镇网点建设,加快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提高企业标准化信息化能力,省局采取措施,找准症结,精准发力,积极推进,逐项破解,提升了全省新华书店系统的服务保障能力。
在城乡网点建设方面。2015年前,全省新华书店共有出版物发行网点186家,其中县以上88家,乡镇98家,乡镇出版物发行网点占全省乡镇总数的7.93%。加上新农村建设、乡镇合并、人口减少、学校搬迁等原因,导致全省乡镇出版物发行网点有的闲置,有的出租,有的虽在营业也因图书品种少而无人问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均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10月,省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工程,实现乡镇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代购点和流动售书服务全覆盖;实施“东风工程”建设工程,实现少数民族自治县流动售书车全覆盖;实施“千里丝绸之路”公共服务场所出版物经销点建设工程,实现公共服务场所出版物经销点全覆盖;实施“一校一店”建设工程,实现省内高校实体书店全覆盖。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市县城市相配套,乡镇网点为延伸,流动售书为补充,贯通城乡的出版物发行体系。实现以大中型书城、连锁书店、校园书店、社区便民书店等覆盖城乡、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发展格局。自《意见》下发以来,甘肃新华书店已建成校园书店10个,加油站、商场代销点17个,农村乡镇代销点107个,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代购点覆盖全省乡镇的16.68%,较2015年增长了51.32%。
在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方面。建成了仓储面积5万平方米的出版物物流配送基地,年发货量15亿码洋,日均发货110吨。建立了ERP企业管理系统,购置各类设备30余台,网络专线115条,日数据并发数突破2万条,形成了以省店为核心,市(州)店为支撑,县店为基础的三级维护体系。实现了以商流带动物流,物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贯穿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发展格局和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及共享的局面。实现了教材教辅的征订、收货、发货、销售、退货等日常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目前省新华书店已与全省86家县级新华书店的两教业务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一般图书零售实现了连锁信息化、数据实时传输、图书配送自动化分拣,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分拣和收发货的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方面。制定了《甘肃新华书店转型升级实施方案》,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集中建设一批集阅读学习、文化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以优质的图书、舒适的环境、满足读者需求、吸引读者进店、留住读者阅读。西北书城打破原有经营模式,精心打造了“西北书城.书香设计生活馆”,通过开展优秀出版物主题展示展销、作家签售、文化讲座、教育培训、读书征文、公益电影放映、亲子阅读等形式,强化互动体验,吸引读者参与,培育读者阅读习惯。各市州新华书店也加大了对中心门店的转型升级力度,通过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来打动读者、提升形象、增加效益。今年上半年,省新华书店在全省28家中心门店开展了“爱上读书.朗读者计划”,邀请蒙曼、雪漠等作家开展签售等活动,实现销售893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8%。目前甘肃新华书店已成立了转型升级领导小组,正式启动了对西北书城、敦煌市门店、张掖市门店、甘南州门店的转型升级项目。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省市(州)及部分县(区)大型门店的转型升级工作。与此同时,省局还积极引导民营发行企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步伐,目前,全省民营发行企业转型升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言书店,兰州理想国度书店倚能店、兰州理想国度书店华联店,天水天一书店、东方书城,酒泉阅读时光书店,嘉峪关科文书店,静宁阳光书城,广场书城、纸中城邦、兰州书立方等10余家民营发行企业已完成了转型升级,以崭新的面貌和良好的业态环境屹立于城市中心,并成为当地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不同群众的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