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市县之窗 正文
实施“暖屏工程”  为特殊群体点亮“温暖视窗”——记武威市政府购买服务保障特殊群体有线电视收视权益工作
发布时间:2025-11-17 16:21:54 来源:武威市局 作者: 【 字号:

2025年,武威市在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进程中,以“为特殊群体点亮‘温暖视窗’”为目标,将为特困群众和重度残疾人购买有线电视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通过“政策兜底+多方联动+精准服务”的模式,为困难群体架起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全市4个县(区)实现全覆盖,惠及特困群众及重度残疾人家庭2669户,用“电视屏幕”托起“大民生”。

一、背景与初衷:回应“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

分散供养特困家庭与重度残疾人是社会的“特殊关切群体”。武威市、县(区)部分特困家庭及重度残疾人因经济困难、行动不便等原因,信息获取渠道单一,长期处于“文化孤岛”状态。“看电视不仅是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更是获取政策信息、学习劳动技能、连接社会的重要途径,政府有责任让这部分特殊群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2025年,市、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多方筹措各级各类资金近50万元用于为特殊群体提供有线电视服务,实现了“应保尽保、量力而行、动态覆盖”的目标。

二、精准施策:从“广覆盖”到“心贴心”

为确保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精准落地,武威市构建了“三步工作法”:

(一)多方联动,精准识别建档。所辖县(区)均成立了由广电行政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中国广电武威公司等单位参与协同的工作小组,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统筹推进。由民政部门和残联分别提供分散特困供养家庭和60岁以上持证一/二级重度残疾人家庭的详细信息;各乡镇、街道核实服务范围的特殊群体观看有线电视收视权益享受情况;文旅部门、民政部门和残联共同审核认定、精准识别服务对象名单,并建档立册,标注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特殊需求(如视力障碍需语音遥控、肢体障碍需简化操作界面等),确保服务不漏一户、不错一人。

(二)服务升级,按需灵活实施。在充分考虑三县一区经济发展实际和业务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结合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专项整治、“无小耳朵”社区创建等工作,采取“分群体、分区域、分批次”等方式按需灵活实施。中国广电武威公司向特殊群体提供的有线电视节目内容包括中央及省市县频道70套,含新闻、科教、农业、重温经典等公益频道,不以各类捆绑业务方式强制销售,确保服务对象“干干净净”享受政府惠民补贴,“明明白白”自愿选购增值服务;收视设备配置高清机顶盒、遥控器等,并提供终端终身维保;安装过程中,中国广电武威公司充分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调整设备位置便于观看操作等;安装完成后逐一进行调试,确保信号稳定、画面清晰、声音正常。

(三)强化监督,确保长效运维。建立了“政府+企业+社区”责任链条:广电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和残联定期监督检查项目资金落实、使用情况,畅通服务群体反馈渠道,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中国广电武威公司承诺“24小时故障响应、48小时修复到位”;社区网格员定期回访,收集使用反馈。例如,针对部分独居残疾人反映“遥控器易丢失”问题,广电网络公司制作了姓名标识卡片,并及时免费补换;针对老年人不会操作的问题,组织“银龄数字课堂”,由网格运维人员入户教学,为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提供现场操作培训,确保其能独立使用设备。

三、成效与温度:从“看上电视”到“融入社会”

政府为特殊群体购买有线电视收视服务,真正实现了为民办实事的初衷,是加快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广电工作满意度的生动实践。通过项目实施,不仅实现了“物理连接”,更推动了特殊群体的“心理融入”与社会认同。

文化权益从“缺失”到“保障”:2669户特殊家庭告别“无固定信号”或“借看电视”,在家中通过高清频道了解时政、学习劳动技能、观看无障碍电影(视障群体)。

社会支持从“单向”到“互动”:部分重度残疾人通过有线电视参与线上康复课程,甚至有个别人加入“书画兴趣群”,重拾社交信心。

品牌效应从“示范”到“民生”:武威市以“精准识别—定制服务—长效运维”的模式,统筹推进政府购买服务保障特殊群体观看有线电视收视权益工作已取得示范性民生效益。

2026年,武威市将以政府购买特殊群体有线电视服务为抓手,“把准需求脉搏、做精服务细节”,全链条推进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覆盖”到“融入”的工作进程,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覆盖范围,努力实现特殊群体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全力书写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新篇章。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