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以来,省广电总台、甘肃广电传媒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以总台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列为广播电视频道频率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6家单位之一重大机遇,系统性一体化推进总台集团改革,在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上取得重要突破,有效激发了内容生产能力和产业经营能力,全面提升了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竞争力。
强化资源要素整合,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精简精办频道频率,精简关停4个频道频率、62个同质化栏目、51个新媒体账号,推动资源要素向互联网主战场聚集。构建搭起“2246”传播组织架构,精办2个专业频道(公共应急频道、科教频道)、搭建2个融媒平台(广电联合新媒体平台、广电优选电商平台)、成立4个内容生产部门(纪录片中心、视频制作中心、国际传播中心、应用创新中心)、组建6个生产传播中心(全媒体新闻中心、卫视中心、融媒体中心、广播传媒中心、文化影视中心、青少传媒中心),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有效形成。将集团原8个部门整合为“6个内设机构+1个运营中心”,形成扁平高效的组织架构,按照“一企一策”对总台划转的11家企业重组整合,打造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现代企业。落实事业主体经营性资产剥离,做到能划则划、应划尽划,集团总资产由2023年12月的23.01万元增至3.72亿元,所有者权益由-84.92万元增至2.44亿元,资产负债率由469.09%下降至34.39%。
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建强全媒传播矩阵。重构融合发展技术底座,全力打造集数据分析、算力推荐与人工智能于一体的“视听甘肃”超级APP,构建形成“1+1+N”移动传播矩阵,推动媒体功能从信息传播向综合服务延伸。1—7月,“视听甘肃”粉丝增长超73万,日活由2万增至3.6万,全国排名跃升30位,第三方平台粉丝达1900万,百万粉丝账号7个。组建MCN电商平台,深度嫁接抖音快手,签约70多名本土网红常态开展农产品直播,助推“甘味”出陇。
聚焦头条重点工程,纵深扩大传播效能。精心策划的《总书记和陇原人民在一起》等系列报道获中宣部表扬。2025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受到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7次通报表扬。榆中山洪灾害抢险救援应急报道,广电总局《广电视听评论》以“广播电视全媒体聚焦甘肃山洪灾害,传递权威信息,凝聚救援力量”为题刊发交流。构建联通中央和省市县四级全媒体新闻报道矩阵,实现了甘肃好声音、好故事“央媒天天见”。截至8月31日,中央台各平台共计播发涉甘内容2158条,其中央视《新闻联播》播出242条。甘肃卫视收视率在全国省级卫视排名中升至22位,创历史最高。
深耕优质内容生产,锻造标杆视听精品。2025《甘肃春晚》高质量发展热度位列全国省级春晚第三。推出全国首部AI奇幻探秘微短剧《马家窑谜踪之神杖密码》,首播突破8000万次,相关话题阅读量达1亿人次,荣获第四届新视听融合创新创意大赛技术应用二等奖。依托甘肃独特文化,全面启动《关陇古道》《麦积山石窟》《崆峒》等6部历史人文纪录片,以精品影像助力文化传承故事“活”起来、传开来。译制的尼泊尔语《中国石窟走廊》入选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电视节成果及合作项目,将定档尼泊尔国家电视台播出。
聚力项目谋划布局,培育多元增长能级。按照巩固壮大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繁荣发展网络视听产业、拓展多元产业思路,及时调整广告结构、运营模式,推动网络视听、电影等内容生产项目,谋划布局文旅、演艺、电商等新兴业态,打造集团发展壮大多元产业。实施的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顺利完成驻演巡演,联爱工程甘肃项目“爱心小家”“东乡手抓”区域品牌推广、《九色鹿》数字影像文旅体验、《熊出没》VR、“马小蛙”人工智能文创开发等10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2025年7月底,集团经营创收同比增长27.36%。
深化联动协同机制,打造一体运行格局。坚持“一体两翼、双轮驱动”战略,在“分灶吃饭”方面激发内部活力,在“并灶生火”方面实现协同增效,持续推进总台、集团的一体化运行与管理。创新建立总台与集团领导班子碰头会、联席会议等常态化协商机制,完善“分管+联系”责任体系,全面推行项目建设与生产经营“包抓联”制度。依托集团全媒体运营中心与总台总编室深度联动,构建起“策划—生产—传播—运营”全链条贯通的一体化运行机制,推动内容与产业双向赋能、良性循环。专项启动历史遗留问题清零行动,着力化解基建工程、商业合作、人事管理等领域长期积存的一批难点、堵点问题。创新干部选拔机制,通过“揭榜挂帅”、全员海推、谈话推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完成总台与集团中层管理干部选拔配备,实现人岗相适、高效匹配。系统推进制度“废改立”,提升管理体系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全面驱动工作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