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打造“八个一”文化品牌的部署要求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5月29日至30日,甘肃省广播电视局在张掖市举办“走进彩虹张掖·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采风创作”活动。在活动期间,组织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记者、编剧、导演等深入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开展采风创作,还将开展采风创作优秀作品征集评选。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改变。党的二十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全局,着眼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对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党的声音占据舆论高地,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将工作做到人心上,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生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凝魂聚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当地的经济、政治、法制、科技、教育、民生、生态等方面赋能,把广大人民群众集结在党的面前、凝聚在党的周围、团结在党的身边。
看清形势抓精品创作。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当前我国上网人数达到了10.92亿,在网上消费人数达到了10.76亿,在网上办公人数达到了5.57亿;抖音日活用户数稳定在6亿以上,快手日活用户数稳定在3.87亿以上;微信视频号经过多次版本更新,逐步实现了会话、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看一看等功能模块打通;其他短视频平台,如央视频、西瓜视频、腾讯视频、好看视频等,都在多元主体加速布局,现在人们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作为了解世界信息的窗口、科普基本知识的平台、沟通交流情感的桥梁、处理日常工作的场所、物资买卖交换的集市、休闲娱乐放松的乐园,闲余时间党政机关的干部、田间地头的百姓、工厂车间的工人、学校企业的人员、部队军营的官兵,都是“人不离机、机不离手”。我们要睁大眼睛看形势,只要是传递真善美、弘扬主流价值,不管什么题材、什么类型,都是主旋律,都是正能量,都要在创作上鼓励和倡导。我们要多创作能凝聚中国力量、能弘扬中国价值、能体现中国形象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形成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提振人民精气神。
拓宽思路抓精品创作。思路决定出路。网络短视频和微短剧行业经过多年持续改版和快速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当前,短视频和微短剧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属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和彰显,能左右和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兴趣爱好,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元素。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文字和图片,成为知识传播的主要媒介,也是人们获取信息、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2023年以来,山东淄博烧烤、贵州“村BA”和“村超”、哈尔滨冰雪旅游、甘肃天水麻辣烫等,因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而火遍全国全社会。我们一定要找到汇合点、把握深入点、聚焦关切点,延伸价值链、业务链、产业链,应用百姓的语态、网感的表达、鲜活的故事,创作即看、即点、即达的人文教育、生产生活、房产地产、科普职场、美食旅游、运动健身、安全保障以及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方面专业化、精品化、垂类化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不断扩大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充分发挥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焕发新精神、新面貌、新气象。
选准方向抓精品创作。方向就是灯塔。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新时代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主题来创作,体现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要跟上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表述、动感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把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有情有感的故事刻画出来,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2024年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重庆、山东考察时指出,要“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创作要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这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者最大的幸福。我们一定要讲对错、问是非、知美丑、辨香臭,既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又有自强不息、敬言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努力创作推出更多的“小而美”“短而美”“精而美”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书写中国和甘肃发展的新奇迹、民族复兴的新篇章、人民幸福的新感受。
突出特色抓精品创作。特色就是优势。甘肃东西三千里、上下八千年,除了非遗、考古、美食外,从空间上讲有“六地”,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追寻人文始祖的寻根地、周人秦人定鼎中原的崛起地、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本地、多元宗教文化的早期传播流行地、李氏祖根的所在地。从内涵上讲有“四先”,先河:新石器时代文明、中华医学、中国针灸学、华夏农耕文化、世界博览、世界皇家马场之先河;先祖: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轩辕黄帝、周人(发祥于庆阳)秦人(肇基于天水、陇南)先祖、李氏(陇西)先祖、中华医学先祖歧伯(庆阳)、中华针灸先祖皇甫谧(灵台)等;先贤:据统计,甘肃在全球全国有影响力的人物有1400多人,除了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周秦先祖、李氏先祖、歧伯外,还有李广等驰骋沙场的战将、皇甫谧等著述丰硕的学者、窦融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功臣、李白等杰出的诗人,还有崆峒问道的广成子、著名书法家张芝、五凉文化的杰出代表郭瑀,等等,众彩纷呈、各具千秋;先烈:陇原大地是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薪火相传的圣地,甘肃14个市州、86个县区中,有12个市州、52个县区是红色基地。从形态上讲,有“五元”,地形地貌多元、物种物象多元、文明文化多元、生产生活多元、民族民俗多元(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从文化上来说,红色文化、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佛教文化、黄河文化、始祖文化、民俗文化,还有河西走廊文化、东部南部文化(天水陇南)、甘南临夏文化、庆阳平凉文化、航天航空文化,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些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的源头活水,我们要擦亮眼睛,早策划、早创作、早出品,形成声势浩大的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主动作为抓精品创作。“想”都是困难,“干”才是答案。现在有的融媒体中心端着“金饭碗”,就是不出活。短视频、微短剧、微记录、微电影等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创作,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用,也没有传统的模式可借用,只有用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的理念,才能蹚出一条活路、找出一条新路。2023年全国微短剧用户超5亿,市场规模达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2023年第三季度,短视频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快手电商商品交易总额2902亿元,同比增长30.4%。当前,“短视频+”“微短剧+”“微记录+”产业链,持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媒体机构和影视制作单位在精品创作上,一要当好生产者,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二要当好传播者,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引领者,应用手中平台、手中工具、手中资源,准确把握对光明歌颂、对理想抒发、对道德引导的角度、速度、力度,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眼前。三要当好研究者,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才有意义、价值和效果,不能说的千声一音、讲的千人一面、写的千篇一律。四要当好组织者,一方面紧紧依靠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者,另一方面紧紧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力量,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软实力让祖国伟大,硬实力让祖国强大。我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质、中华民族精神,回归时代、回归人民、回归艺术,让广大人民群众的“脑袋”富起来、“口袋”鼓起来、“日子”美起来。
在活动期间,张掖、酒泉、嘉峪关、金昌、武威5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传推介了2024年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创作情况;展播了大型人文纪录片《祁连山——我的国家公园》后期制作片;部分县区融媒体中心、影视制作机构、新媒体平台进行了交流发言。
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聚焦“时代之美、文化之美、山河之美、历史之美、生活之美”,围绕“理论题材、现实题材、文化题材、社会题材、增效题材”,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搞创作,源源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讴歌生活、讴歌新时代的精品力作。
通过举办这次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创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精品意识,在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中提升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创作推出了一批接地气、沾泥土、冒热气的优秀新闻报道和短视频作品。截至目前,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共创制播发相关新闻消息25条、短视频29条。甘肃新媒体集团“新甘肃”客户端采访制作的《现场报道|短视频+文旅 注入视听发展新活力》《我把张掖装心里 带她走向世界》《在中国西北角讲好甘肃故事》同步在新甘肃客户端、新甘肃抖音、快手、视频号等自有和第三方平台发布,全网播放达190万次。省广电总台“甘肃新闻”栏目和“视听甘肃”客户端采访制作的《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在张掖开展采风创作》《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采风创作研讨会在张掖举行》《用脚步丈量世界 用行动诠释梦想》《张掖炒拨拉》等新闻报道和短视频,累计点击量达12.5万余次。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金张掖旅游”短视频平台播发了《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走进画里临泽》,张掖市融媒体中心在“金张掖”客户端播发了《品味古城魅力 邂逅彩虹张掖——百家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媒体走进彩虹张掖采风侧记》等图文消息和短视频,金昌市、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等市县融媒体中心也通过频率频道、新媒体平台播发了系列新闻报道和短视频,形成了省市县联动、全媒体协同的强大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