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论文精要,原文刊发于《广播与电视技术》2022年第4期。
钱江都市频道现有的非编制作网建于2012年底,启用于2013年,至今已8年多时间。主要痛点有:
1. 目前系统无法适应融合媒体的发展,缺失新媒体生产发布手段,不能很好地与蓝云结合,实现云上与本地、传统新闻与新媒体生产发布的齐头并进。
2. 业务口有很迫切的新媒体相关业务诉求,主要痛点在FTP的传输方式,素材无法做到第一时间回传内网,效率不高、FTP安全性差。
3. 老旧的技术系统无法很好地与集团蓝云系统实现双向数据融合,无法高效地引用集团的互联网生产手段,不利于融合媒体业务的开展。
综上,亟需对现有钱江频道的非编制作网络系统进行改造,并且在改造的过程中会充分考虑现有设备的资源再利用以及平稳过渡,确保业务以及数据安全。
本文作者:魏舒桓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融媒体技术中心
第一作者简介:
魏舒桓,男,1991年生,广播与电视工程专业,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技术中心工程师,参与全台网、统一流程管理平台、中国蓝云等多个项目建设,参与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创新奖、浙江广电局科技创新奖。
1 项目概述
随着“中国蓝云”的稳定运行,浙江广电集团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步伐,目前已经建成独具自身特色的“蓝云中央厨房”,现已为集团三个新闻中心(卫视新闻中心、新蓝网新闻中心、浙江之声新闻中心)、两个新闻频道(广播新闻频道、电视新闻频道)的新闻业务,实现了统一策划、统一内容、指挥调度、协同生产、全媒化考核等于一体的业务目标。
中国蓝云是融合了“采、编、发、用、管、存”等媒体服务特质的媒体云,采用云原生(Cloud Native)架构,面向融合媒体业态打造,按照租户的理念设计,可实现媒体单位“拎包入住”。本次钱江频道全媒体业务系统将依托集团“中国蓝云”的有利条件,对现有钱江频道全媒体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建设,以便更好地与蓝云系统融合,打通互联网生产发布通路,实现双向数据同步,稳步推进钱江频道的融合媒体战略布局,符合集团的发展方向。
钱江视频团队作为浙江广电集团融媒战略的实践者和先锋队,短视频品牌上线以来,屡创佳作,爆款不断。除了自由品牌外,同时承担了省委宣传部两大官方抖音号“美丽浙江”“浙里最美”的运营工作。钱江视频团队除了对频道大屏端日播节目保质保量,每日发布各类创意短视频到全网端近百条,对各类型制作系统和生产工具的需求也迫在眉睫。
本方案设计与中国蓝云深度合作,依赖中国蓝云强大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产品线,采用定制化按需分配的SAAS模式打造钱江视频云端生产、本地备份的技术环境,满足频道一定时间内的大屏端和小屏端的发展需求,实现“采、编、发、用、管、存”全面同步上云,为频道“专心做内容、专业做传播、专门做链接”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平台级技术支撑。
2 系统总体设计
本次钱江全媒体业务系统项目,将由中国蓝云钱江频道租户(云端生产模块)、钱江频道本地制作系统(本地生产模块)以及演播室播出模块构成。
在架构方面,本地制作系统满足传统电视生产业务,包括电视制作。与“中国蓝云”上的钱江频道租户形成双可用区,实现业务上的负载分担和灾备。
在业务应用方面,钱江频道本地系统主要承担传统电视制作业务,新媒体端制作与发布业务则可以依托中国蓝云能力快速实现。
演播室播出方面,本地制作系统和中国蓝云都具备送演播室直播功能,保证在某一可用区出现故障,不影响演播室播出。平时默认本地制作系统进行日常送播,云端则作为应急备份通道。
与全台网对接方面,本地制作系统和中国蓝云都具备与全台网交互功能,可实现文件化送播和媒资归档回迁等基础业务。同时,本地制作系统和中国蓝云也具备直送大播出系统的功能,可直接将节目推送到大播出缓存区,由大播出直接选用。平时默认优先使用本地制作系统实现送播和归档。
本地系统网络主要由存储、网络、生产站点、后台、演播室、上载终端和安全部分组成。本地系统主要以升级软件利旧硬件为主,有硬件损坏的设备进行相应配件更换。
3 云端生产模块
利用中国蓝云拎包入住的特点,在中国蓝云上新建一个钱江频道租户的新闻制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具备节目汇聚、生产、分发等功能。钱江频道租户可支持钱江频道所有新闻的上下载、收录和生产制作,包括文稿、配音、审片等流程和功能,实现素材有字幕无字幕归档中心媒资,成品文件送大播出和演播室的功能。
同时钱江频道租户可支持钱江频道的新媒体制作和发布,包括与对外APP的对接,以及与钱江频道的微博微信矩阵的对接发布。目前,蓝云采用混合云架构,蓝云提供专属VPN工具解决方案,满足部分特殊场景下(如出差和居家)的办公需求。
4 本地生产模块
钱江频道本地生产模块部分主要是支撑钱江频道高清新闻节目、部分专题片的制作,该系统能够完成素材上载、编辑制作、节目配音、审片、新闻演播室播出以及回采等功能。改造完本地高清制作岛拥有全新高清有卡精编工作站十台、高清精编工作站利旧五台、配音工作站两台、审片工作站两台、上下载工作站十台、迁移转码服务器利旧四台、后台合成工作站利旧八台、同步服务器两台,通过纯IP化的以太网络实现推送演播室直播、推送大播出和全台网送播等功能。
本地生产模块和中国蓝云一致,调用接口与全台网主干平台进行了对接,现有的送播和归档业务依然通过主干进行。有字幕版成品节目在主干文件化送播流程中,会自动将该节目发起中心媒资归档流程;如果是非编工具制作的节目,在节目审片通过后,后台会将该节目的时间线出现合成一版没有字幕的工作版,归入中心媒资。
5 演播室播出模块
钱江频道全媒体制播业务系统演播室播出模块采用国内成熟的网络演播室方案,在原来高清演播室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置换服务器以及升级软件的方式平稳升级改造,这里不加以详细叙述。
改造完后演播室以文稿为载体,通过接口实现与蓝云和本地岛的互通,保证了数据安全、实现了灾备和负载分担。目前演播室拥有MSV播出服务器两台、播控终端两台、演播室数据库服务器两台、演播室迁移服务器利旧两台、回采服务器一台,提供新闻直播、节目录播以及成品回采等演播室功能。
6 数据同步设计
中国蓝云与钱江本地制作系统之间提供数据同步机制,同时通过镜像部署的制作服务,可实现相应新闻生产业务的灾备。
1. 数据同步备份能力
中国蓝云与本地制作系统之间通过同步服务,可实现基础数据和内容的备份,内容备份和生产能力备份。
2. 业务灾备能力
通过对服务以及工具客户端改造,当云端数据中心或者本地系统出现异常,可切换可用区,进行后续工作,不影响业务。
3. 负载均衡能力
云端和本地制作系统可考虑均承担电视生产业务,或者本地系统承担电视生产业务,蓝云承担轻型生产业务,实现业务负载分担。本方案除提供双向数据同步机制以外,如果用户需要同时通过两套系统对目标对象进行生产,则需要构建相应的多版本管理机制,确保蓝云侧以及钱江频道本地侧系统对同一个对象(如文稿、串联单、时间线等)进行操作而不起冲突。
7 结束语
钱江都市频道全媒体制播业务系统于2021年3月完成上线以来,《范大姐帮忙》《九点半》《浙江名医馆》等一系列自办类高清电视节目依托中国蓝云平台进行制作,给频道带来很大的便利。记者以往只能定点编辑、点对点的节目制作,现在只需要有热点,用自带的笔记本访问中国蓝云就可以完成素材的上载、节目剪辑送审、以及新媒体平台的推送,大大加强了突发情况节目生产的效率,同时本地制作岛以及演播室播出系统的升级改造,也大大加强了节目的安全播出能力。融媒体技术中心将进一步提升频道节目安全优质制播能力和制播效率,推进频道的融合媒体布局。
END
参考文献
[1] 洪渊. 浙江电视台没事休闲频道教育协同技术的全媒体直播平台项目建设实践[J]. 广播电视网络, 2021(1):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