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4日 星期一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文艺评论】浙江卫视《妙墨中国心》:中华文化电视传播的新拓展
发布时间:2021-11-29 09:37:33 来源: 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 【 字号:

导读

书法艺术,自古璀璨。在数字化生活高歌猛进的21世纪,为了让“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走近大众的生活,浙江卫视原创研发了一档书法美育交互式电视文艺节目《妙墨中国心》。每期邀请数位书法名家、文化名家书法爱好者分别担任“守墨人”、“解墨人”、“寻墨人”,从不同的视角来讲述与书法相关的人文故事。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隽永灵动的文化符号,中国人对书写和线条的迷恋,让中国的文化艺术拥有鲜明独立的特色。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从不乏“错彩镂金,雕缋满眼”的美,中国书法挥墨便成了宇宙、世界、人生的气象,寥寥几笔便造就了“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之灵动美感。

谋新时代发展,构新发展格局。面对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使命,浙江卫视依托文化积淀、地缘优势和政策导向,再次发力文艺创新,精心研制书法美育交互式电视文艺节目《妙墨中国心》。在即将播出的第二期节目《草书》主题中,节目尽展草书的飞动魅力,更书写着“不着意、不求工”的快意人生。

一、沉浸交互,提笔之间传承如诗如舞的文化符号

“目尽尺幅,神驰千里”,书法艺术总能于尺幅之间写尽容纳万象的疏阔神思。《妙墨中国心》带领受众与书法艺术对话,以沉浸的交互方式,将名帖、书体、章法,故事、情感、演绎、鉴赏、观念、精神融汇一体。


“舞”是呈现中国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建筑都趋向飞舞。第二期节目《草书》,充分体现中国书法飞舞的姿态。演播室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专家学者用知识解读和临笔示范,带领大众认识草书艺术的精髓;现场嘉宾通过书写斗墨,亲身感受草书艺术的博大精深。“妙墨赏习屋”作为区别于演播室的重要空间,直接连接起更广阔的受众,让人们得以在实体空间中,感受节目传递出的文化吸引力。

沉淀了几千年的书法艺术,从未离开过大众生活,被电子设备包裹的现代人,内心依然潜藏着挥毫泼墨的欲望。那些飘洒自如的字帖引起了多少人默默的欣羡,已无需一一求证。《妙墨中国心》用最直白、生动的方式,让书法艺术回归普通大众的生活,带领大众在提笔之间传承那如诗如舞的文明符号。

二、多元视听,纸墨之间尽显浩荡奔驰的飞动之美

《妙墨中国心》以多元的视听手段“活化”了当代的书法艺术。节目将那些高绝精湛的书法艺术作品,为观众加以现代化、通俗性的解读,让书法艺术不再曲高和寡,让那些举世闻名的书法作品走入寻常百姓家,唤起大众对书法艺术的切实追寻和向往。节目还充分发挥了电视文艺之长,用跨界融合的表达方式,将书法艺术精神,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式加以形象化的呈现,让观众在丰富的视听感受中,体悟中国艺术的相融互通和丰富内涵。

在第二期节目《草书》主题中,节目用歌曲和舞蹈,诠释了草书的韵律和节奏,展示了草书艺术中自在飞动的韵律和浩荡奔驰的节奏。历史上传说张旭草书创作的技法乃得灵感于观公孙大娘舞剑,节目便用武术舞蹈还原了这一情节,用生动的表演将张旭草书的韵律展现得生动可感,让张旭这个符号化的艺术大家以故事化的生动形象走进大众认知。

汉字无限美,书法正流行,新时代的书法艺术更需要一些烟火之气,在人民群众中流行、传承。《妙墨中国心》用“妙墨赏习屋”、寻墨人、守墨人、解墨人等生动有趣的符号设置,带领受众走近这个悠远的传统艺术。

三、字见风骨,吟咏之间体悟洒脱旷达的生命精神

书法不仅在尺幅之间,展现了对力、气、韵、势、节奏的追求,更在点墨之中表达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草书中那些游刃有余的穿插、避让、连动、担夫争道不仅仅是技法,更彰显了人与人的相互关系,蕴含着旷达的人生哲学和生命智慧。

中国的传统艺术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旭见公主担夫争道“而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自此草书长进”;怀素“谓观夏云多奇峰,尝师之”而得书写之法……一笔一划皆是艺术家师古人、师造化的结果,参透了宇宙人生、自然万物之理。书法之中站着重体悟、法自然、通道艺、标圆览的悠游自在的中国人。在节目的解读和演绎中,我们似乎看见了张旭将毛笔化作踉跄的醉步,潇洒自由地一气呵成,字字连动,然后酣然入梦。

《妙墨中国心》在呈现书法作品、传递书法知识的同时,更铸就了一个宏阔的精神场域。透过书法作品这个媒介,我们得以感知、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肌理,得以感受中国人恒久传承的生命哲学,得以看见从古至今的中国人不断散放的生命强光。

(来源:浙江卫视)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