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文艺评论】《中秋奇妙游》:寄思千里明月 魂系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21-09-22 09:44:33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孙晖 【 字号:

导读

9月19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秋奇妙游》在万众期待中播出,优酷网络首播,抖音、B站等短视频社交平台协力推广,产生巨大传播效应。延续该系列节目“传统文化现代化表达”的特点,《中秋奇妙游》以一场高水准、创新性、精致化的视听盛宴,酣畅淋漓地展现出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血脉与魅力,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与吸引力。


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祈盼丰收与幸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秋奇妙游》中, “非遗”成为节目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剪纸、皮影、刺绣等在节目中得到生动展示,艺术表现形式涵盖了舞蹈、武术、戏曲、民乐、杂技等,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节目《戏•韵》以人物视角进入戏曲演出后台,通过流畅的长镜头和移动摄影,集中生动地展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靴子张”“盔头李”“绣娘”和京剧表演各派传承人,如数家珍般地展现出异彩纷呈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开场节目情境表演《秋月稷》中,在唐初中秋节日氛围下,“祭月”“团圆”“驱邪”“愿丰收”等多重主题交融,翩翩起舞的舞者们让大家看到了传统文化与舞蹈艺术的融合之美。舞蹈《鹤归来兮》以“鹤”的形态为原型,借鹤祈福之意,从鹤的文化象征意义传递对圣洁、清雅、生命的盛情礼赞。


以古今小家团聚故事 

升华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

《中秋奇妙游》在节目编排的处理上,融入戏剧化的情节和人物设定,使得节目更具真挚情感的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观赏性。节目以唐朝宫廷乐师之女唐小月在中秋佳节之际寻亲为叙事主线,通过“剧情+节目”的形式架构,讲述了唐小月历经重重考验集齐信物,最终与家人团聚的故事。

《中秋奇妙游》没有止步于抒发小家团圆的亲情,还通过《和》《少林•功夫》等节目传递弘扬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少林·功夫》以中岳嵩山少林寺壁画为原型,采用复活壁画的形式结合XR(扩展现实)技术,完美呈现舞者进入壁画世界并与武僧对式的精彩画面,体现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创意太极《和》中,太极、茶道、棋韵等碰撞出精彩火花,精彩展现了陈式太极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和的魅力。该节目由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故事引出,于特有的意境中传递对英雄的敬仰、对和平的永恒期望。


作为整场唯一的歌唱类节目,歌曲《若思念便思念》的一曲一调中传达着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的渊源。这首歌在周深清澈空灵的音色的演绎下,传递出东方含蓄之美,体现了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唱出了中华儿女炽热的家国情怀。

创新融合表达形式

拓宽传统文化的艺术边界

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将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在《中秋奇妙游》中也得到体现。该节目延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通过剧情串联让晚会的节目可拆可合,既能串联起历史人文,又能以独立呈现的形式凸显视听震撼的力量。这样的编排特色也为晚会的融合传播提供了多种组合可能。


创意舞蹈《墨舞中秋贴》以中国书法三大名帖之一的《中秋帖》为契机,打造出全新的书法与表演的跨界艺术呈现。舞者用其极富有张力的肢体语言和饱满的情绪展现出书法的美轮美奂和东方民族固有的含蓄隽永的特点。压轴节目舞蹈《广寒宫》以“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为原型,利用前沿创新科技还原了广寒宫中的绮丽生活,广寒宫的古朴典雅与外太空的赛博朋克产生强烈对比,既给人带来“只将云雾作罗衣”的传统审美意境,也诠释出兼收并蓄、标新立异的年轻审美态度。此外,《广寒宫》大胆开创了街舞融合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创新性地选用街舞舞者再现广寒宫仙子形象,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突破舞种与文化的界限,赋予了流传数千年的神话故事以新生命。

从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成功实践不难看出,优秀文化节目创作的关键在于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相融相通,以及科技赋能与创新表达等方面。期待涌现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作者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