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今年红色影视剧富集,《觉醒年代》《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等优秀剧集先发的情势下,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出品的电视剧《百炼成钢》,以壮阔的历史画卷,深刻的主题,创新的表达,在七一档期火热播出,收视与口碑俱佳。
一、经典歌曲串联百年历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精彩故事多,许多故事受众还耳熟能详,且都已有影视表现。《百炼成钢》创作者找到了一种现在看来最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将百年奋斗中最重要的历史节点,用最能表现那个时代的8首经典歌曲,分别呼应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8个时期,并以这些歌曲创作者的经历和背后故事,关联那个时代重要节点和事件,架构剧情内容。
《国际歌》板块,以《国际歌》的翻译、传唱、修改为线索,讲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革命先辈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曲折历程,涵盖了从建党、北伐到南昌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这一历史时期。《万里长征》板块,以“少共国际师”红军小战士的视角,展示长征的英雄壮举和红军将士的不屈斗志。《黄河在咆哮》讲述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危亡之际与国民党携手抗日的英勇担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展示解放全中国这一段恢宏历史。《谁是最可爱的人》板块则以作家魏巍亲历战争,采访、创作以及歌曲《跨过鸭绿江》为由,展示新生的共和国面对外国侵略、毅然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映射整个朝鲜战争的悲壮。《歌唱祖国》板块重点描摹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自力更生成功研制“两弹一星”及建设完备的经济体系。《为希望祝福》板块则以华阳钢铁厂改革过程,折射党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板块,以两代人接续扶贫特别是三位年轻人的扶贫故事,讲述中国共产党消灭绝对贫困的壮举。八个板块,涵盖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最重要的关键节点,以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辉煌业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展示这些历史阶段时,创作者没有去详细梳理演进过程,而是采取经典场景,穿插跳跃组接的方式,在宏阔叙事的背景下,将各自的经典歌曲贯穿始终,并在各板块之间以浓烈抒情的情境段落起承转合,一方面使之有明显的时代意象符码,另一方面又前后呼应,贯穿一体。
二、苦难辉煌昭示百炼成钢
《百炼成钢》通过百年历史揭示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作品正是通过抒写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过程,展示中国共产党一直初心不改,信念如钢。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磨难与考验,遭挫折毅然奋起,有失误拨乱反正,转折中化危为机,受威胁但自强不息,于变局中开取新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曾指出:“我们党尝尽了艰辛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自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百炼成钢》正是通过百年奋斗路上这一道道“坎”,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百炼成钢的历程,揭示民心所向成为胜利之本与执政之基。《黄河在咆哮》板块中,陈嘉庚通过重庆、延安的亲身经历发出由衷感慨:“中国的未来在延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板块中,剧中特别呈现了几组对比:一方面是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成功,一方面是国统区币制改革与反腐败的失败;毛泽东在和毛岸英对话中说,蒋介石“缺乏人民和土地的主战场,必输无疑”;傅冬菊对傅作义说:“人民唾弃的,谁也救不活”;曹玉洁对父亲曹靖说得更加直白:“为什么国民党那么多北伐名将、抗日英雄,内战就是外行了呢?因为他们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影片在展示淮海战役中焦裕禄、春苗等人支前时,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中特别以字幕强化:“淮海战役表面上是60万解放军对阵80万国军,但解放军身后是543万支前民工,88万多平板车、独轮车,是76万头黄牛、毛驴,是29万副担架,30万根扁担……”。
苦难辉煌昭示百炼成钢,《百炼成钢》正是以百年历史节点上经历的无数磨难,揭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深刻主题,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三、奋斗故事彰显精神谱系
《百炼成钢》深情讲述了百年党史上发生的可歌可泣、悲壮感人的故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瞿秋白等革命先驱探索救国救民;马胜、李周、朱勇等为代表的红军少共国际师战士长征中一路走过枪林弹雨;八年抗战八路军打出虎虎威风;解放战争推翻反动统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罗布泊上空升起蘑菇云,大庆油田的大会战,新生的共和国自立更生、自立自强;改革的春风唤醒神州大地勃勃生机;由输血到造血,由精准到攻坚,一场彻底消灭绝对贫困的战争在中国大地打响……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奋斗故事,从红船到井冈,从长征到延安,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到南方风来春潮激荡,再到激情走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惧任何强敌,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历经百年不懈奋斗,塑造红船精神、井岗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四、鲜明形象展示炽烈情怀
《百炼成钢》刻画了历史大潮下的时代更迭和人物命运,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形象,艺术呈现这些英雄群体的壮举。剧集还特别通过细节和场景,渲染一种炽热而崇高的家国情、英雄情、鱼水情、人伦情。朱德、左权等将士将红军军旗换为八路军军旗,铮铮宣誓:“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誓不回家”;同样在朝鲜战场,刘君和战士们背对鸭绿江,对着祖国饮水宣誓:“不打败美帝国主义,绝不回国”;面对苏联专家撤走,秦品元说“中国人再穷也长着几根硬骨头”。这种在民族危难之时的铮铮誓言和他们各自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以身许国,彰显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家国情怀和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无不炽烈。中原突围,战士们饿了三天,刨了老乡的洋芋充饥,王震获知后,杀了自己的战马接济伤员,在洋芋田里放了几块银元,并在树上留下纸条:“革命胜利后加倍偿还”;抗战中,彭雪枫率部转战,就是躲在屋檐下淋雨,也不惊扰百姓。正是这种严明的纪律,才让人民军队深得人民支持,才有了“军爱民、民拥军”,才有了“兵民是胜利之本”,才有了“鱼水深情”。毛泽东与杨开慧,瞿秋白与杨之华,丁来喜与春苗,冼星海与钱韵玲,李响与秦子矜,简凡与宋勤勤……剧中写了多组爱情故事,杨开慧只要同意登报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就可以不死,但她毅然走向刑场;一枚“秋之白华”的印章、一粒铜纽扣,让瞿秋白与杨之华的爱情既深情又悲壮……这种爱情或共同信仰、坚贞不渝,或战火洗礼、生死与共,或志同道合、彼此成就,或心有灵犀、相互支持,无论战地恋歌,还是戈壁情缘,抑或田原爱情,这种情感因特殊环境而增添一种悲壮与崇高、传奇与浪漫。陈独秀与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之间,最初因各自信仰而分道斗气,后因《国际歌》而和解理解,最后当延年、乔年相继就义时,陈独秀泪洒长江,慨然悲叹……其间复杂微妙的亲情关系刻画得非常到位。
五、陌生情境探索创意表达
《百炼成钢》创作者在遵循历史的前提下,对许多人物和事件的陌生化处理,在保证重大历史节点真实精准的前提下,挖掘这些故事发生不为人知的一面,合理还原时空情境,精巧构建矛盾冲突,艺术再现细节情感,呈现了许多原先忽略或未有表现的历史情境和细节,从而让人耳目一新。获悉杨开慧牺牲,毛泽东意欲冲下井冈山;大别山中,陈锡联和母亲战场相认;彭雪峰在盐城重建新四军;朝鲜战场杨根思与战士们喝尿吃草根;经请示周总理,邓稼先含泪告诉弥留之际的母亲自己“消失”六年的秘密;“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原来是淮海战役支前大队长,解放后洛阳矿山机器厂党委委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词中的“新”字是毛泽东加上去的;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福建宁德任地委书记时对扶贫工作所作“弱鸟渴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批示……所有这些,故事和人物都因陌生化而别有意蕴,受众耳熟能详的更加生动有趣,受众鲜为知晓的全新体验,因而使剧集更具感染力。
(蒋子云,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作家,诗人,湖南省评论家协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