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间的答卷》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遵循,通过全面正确的党史观,阐述中国共产党坚定的唯物主义精神、强烈的历史担当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引发线上线下热烈反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蒋子伟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时间自有千钧的力量。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守初心、担使命,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接续奋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书写了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近期,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点节目《时间的答卷》,在上海东方卫视晚间黄金时段播出。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的重要论述为遵循,聚焦主题宣传,创新节目语态,礼赞党的奋斗历程,讴歌信仰之美,弘扬革命精神。
聚焦建党百年,精心选取重大事件和模范人物的闪光点
《时间的答卷》选准选好故事原型,精心展现历史场景,回望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让观众在历史沉浸中接受精神洗礼、构筑精神谱系、赓续精神血脉。
首期节目以“忠诚”为题,选取革命时期的模范人物,以人带史、以史写人,展现共产党员忠党爱国的优秀品质。中共地下经济组织“广大华行”创办人卢绪章,毕生践行“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的标准,以赤子之心为开展革命斗争筹集了大量资金。他的女儿卢兵来到节目现场,回忆起小时候家里一直挂着一幅荷画,直到自己长大后,才明白这幅画寄寓了父亲“八月风荷”般的革命追求。节目用特写镜头展示了卢绪章生前的记账单,上面写着“港币一万,美金四百”,这是他留下的全部财产,也是共产党员甘守清贫、廉洁奉公的最好写照。
镜头一转,节目的叙事时间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节目播放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小岗村时下麦田、进农家的影像画面,通过今昔对比反映农村改革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鲜红手印、一张张春耕照片、一份份调查手稿……这些镜头所及的真实史料,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印证着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服务宗旨。
节目巧妙使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透过荧屏再现塔吉克族党员拉齐尼护边卫境、跳水救人的英勇事迹。在特效的气氛营造中,观众仿佛回到了那个寒冷的下午,坐在新疆喀什大学的冰湖之畔,重现英雄舍身救人的瞬间,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时刻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还原历史样貌,艺术化演绎英雄人物的红色故事
《时间的答卷》以英雄人物为原型,以党史影像文献为素材,辅以跨时空对话、沉浸式还原和裸眼3D实景等影视拍摄手法,虚实相交、动静结合,使英雄人物的形象更富感染力。节目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邀请演员和群众饰演不同年代、不同身份、不同民族的英雄人物,以电视化、艺术化手法,强化戏剧张力,生动塑造有血有肉、立体饱满的共产党员形象,充分揭示中国共产党始终情系百姓、不负人民的初心本色。
通过动情的演绎,观众看到了收养28名孤儿的“草原母亲”都贵玛和为百姓看病而不幸牺牲的“红军菩萨”龙思泉同台对话,生动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感人故事。节目面对面采访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参与者,包括周恩来侄女周秉德以及多位“国家的孩子”,以倒叙手法再述这段历史佳话。同时,运用裸眼3D技术,高度还原呼和浩特火车站等历史现场,让都贵玛和她养育过的孩子回到熟悉的地方,回忆往事,互诉衷肠。一幕幕真切感人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
社会影响广泛,引发线上线下热烈反响
《时间的答卷》运用互联网思维,让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节目在上海东方卫视播出时,同步登陆爱奇艺、哔哩哔哩等视频网站,微博官方账号发布话题#时间的答卷#,邀请网友在线观看、参与互动,以身边人、身边事讲述百年党史里的闪光事迹。节目播出的“草原母亲”都贵玛、“时代楷模”拉齐尼、“红色特工”卢绪章、“红军菩萨”龙思泉等英雄故事网上网下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网友通过话题讨论、关注转发等方式纷纷为节目点赞。
“《时间的答卷》见人见事见精神,有情有爱有温度”“用生动的影视节目丰富了党史学习教育”。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时间的答卷》开播以来居同类节目排名第一,获得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学习强国等18家主流媒体发文点评,#时间的答卷预告片##拉齐尼儿子想当第四代护边员#等多个节目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达到4.7亿次,社会影响十分广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辑|张琬饶文渊朱晓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