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6日 星期日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报道】广播剧《红船》如何用音乐旋律讲述南湖故事
发布时间:2021-06-28 17:30:36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微信公众平台 作者: 【 字号:

导读

近期,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和嘉兴市广播电视台共同制作的3集广播连续剧《红船》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浙江之声、嘉兴电台和“学习强国”等数十个平台上热播中,剧中的音乐也获得了听众们的喜爱和专家们的高度评价。据悉,与广播剧同名的主题歌《红船》及剧中的原创音乐均出自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作曲家于祥国之手。今天,就一起来听他讲讲音乐旋律背后的创作故事。

于祥国,作曲家,中国戏曲学院音乐系副教授,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作品横跨多个领域,致力于电子音乐创作与研究,主要有:2015米兰世博会(EXPO2015)中国馆主题装置《希望的田野》作曲、音乐剧《三生有幸》、音乐剧《谁是英雄》、京剧《梅兰霓裳》等。担任作曲的《山湾小站》、《红飘带》、《呦呦青蒿》、《闽宁镇》、《大爱人间》等二十余部广播剧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主持2013国家社科基金《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广播剧音乐研究》、2015国家艺术基金《古诗词戏歌创作》和2016北京文化艺术基金《新编儿童歌曲—弟子规》。

“小学课本里曾讲述过有关嘉兴南湖游船上的革命往事,在我的记忆里,他们是一群成熟坚强的革命党人,有一种九死不悔的英勇。”于祥国说,直到我应嘉兴朋友相邀采风,首次直面百年沧桑后仍激情涌动的年轻革命者时才猛然发现,扑面而来的他们是何其年轻、沉沉暗夜中又是何等勇气刺破死一般的孤寂,遥不可及的一抹光明就是彼岸明灯的坚定信仰。

2020年1月,于祥国专程到嘉兴为广播剧《红船》主题曲和音乐采风,并召开嘉兴本土音乐家座谈会,深入了解嘉兴本地音乐风貌特点。事实上,这也是于祥国第一次来嘉兴南湖,他说,“采风体验很深,那是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我被这群仁人志士的精神深深打动,生逢其时,改变中国。”那时,他与编剧一起先后走访了浙江红船干部学院,瞻仰南湖红船,走访南湖革命纪念馆。

回京后,一日,于祥国极目远眺晨曦中的火红,突然觉得像极了那群年轻人开天辟地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于是他抚琴而坐,《红船》的主题倾泻而出,一气呵成。

“歌曲中使用了《国际歌》主题,暗示共产主义的革命大潮,后经嘉兴朋友提议,将《国际歌》主题稍作修改,取其意,忘其形。”同年,歌手支予成为该主题歌的演唱者,演唱情感饱满真挚,最终于11月在北京录制完成。作品主题宏大,弦乐队及后期制作精良,围绕“不忘初心”的理念,紧扣红船精神,致敬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先驱。

“‘一大’提出的每一个惊天动地的口号和主张都是在高举轻放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呐喊出来的,因此,广播剧的总体音乐设计是契合剧情需要,青春激情与睿智节制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的致胜法宝,也是我创作此剧音乐的切肤体会。”于祥国回忆,虽然距离2020年初的南湖之行已一年有余,但是回想由远及近靠近红船的时刻仍然激动人心,彷佛远赴一次久违的心灵洗礼。

“百年红船使我重新认识这段历史,而它承载的革命激情也点燃和改变了我。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看,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从客观审视创作对象到主观移情与之共融,红船精神傲然挺立,令我仰视;红船历史鲜活依旧,令我感怀。”于祥国感慨道,恰如毛主席那句豪迈的名言——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来源:嘉广集团禾点点编辑部)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