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国百佳县级广播电视台评选活动”中,玉门广播电视台被评为全国百佳县级广播电视台,并受邀成为中广联合会县级台委员会理事单位。
是什么让玉门广播电视台获得业内的广泛认可?
坚守主阵地
近来年,玉门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把发挥好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功能作为首要职责,在《玉门新闻》基础上,克服人员少、经费缺等困难,陆续开办了以民生新闻为主的《三农新天地》、《健康乐园》、《身边那些事儿》、《玉门人•玉门事》等专题栏目,增加玉门元素、凸显玉门特色,注重发好玉门声音、讲好玉门故事。每年在《玉门新闻》中播出自采新闻2500多条,播出专题栏目100多期。同时,不断强化与中央及省、市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的联动合作,实现了“央视季度有、省台周周上、酒泉台天天见”的外宣工作目标。
踏石留印
2013年5月,暴风袭击玉门,农户拱棚受损严重。玉门市广播电视台迅速派出记者采访报道受损情况,及时采访播出了农技人员教授降低损失、补救作物的节目。
2014年7月,玉门老市区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玉门市广播电视台两名记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甘愿与疫区群众一道被隔离10天进行采访报道,后方编辑夜以继日整理传回的图文素材,及时播出稿件并向上级媒体报送,避免谣言四起。
2015年的6月和8月,玉门相继发生特大降雨洪涝灾害,玉门市广播电视台记者坚持奋战在一线,对救灾过程进行全程跟进报道。
2016年5月,玉门数千名群众受到“微信投资”诈骗,多数人选择忍气吞声,未向公安部门报案。玉门广播电视台记者得知这一情况后,采访播出了《小心微信变危信》节目,引起公安部门高度重视,主动出击,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追回涉案款五万余元。
2016年底,建成覆盖城区的免费WIFI,推出以“新闻资讯+应用服务”为主要功能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爱玉门APP”。
2017年7月,玉门发生一起特大“灭门”惨案,玉门市广播电视台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时刻与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保持联络,在民众恐慌之际,第一时间通过爱玉门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博发布准确信息,短短两天点击量高达30多万,将网络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2018年7月,建成以遍布城乡每一村组社区的1043个广播喇叭组成的无线广播网络。
……
率先发力 融媒建设
2018年8月,玉门广播电视台建成以“祁连云”数据中心、融媒体生产系统、融媒体报道指挥系统、融合媒资管理系统和全景演播室系统为主的“一中心四系统”融媒体智能化管控平台。该平台2018年8月18日投入试运行实现了内容生产流程的再造和媒体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解决引导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全媒体采编系统和内容生产转型升级。
率先建成甘肃省首个县级融合媒体中心,被列为全国首批57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县。先后有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台、人民网、清华大学等国家级媒体机构前来调研。
海南、吉林、宁夏、青海及甘肃各县市宣传部和广播电视台、报社、网站等省、市媒体机构,共28批次460余人次前来参观学习,融媒建设玉门样板已形成。
目前,玉门广播电视台已建成了覆盖全城公共场所的免费无线Wi-Fi;开通了“两微一端、一抖”和《今日头条》等网媒平台,上线运行爱玉门APP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两微一端”粉丝量接近5万(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获得4块户外LED大屏的信息发布权;1000多调频音柱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广播播发网。
近年来,玉门广播电视台连续被上级广电媒体评为优秀通联单位,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先后有一百多件作品在省市媒体优稿评选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