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2日 星期四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前沿关注 正文
改革开放40年:广电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发布时间:2018-11-11 10:32:00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王羽 【 字号:

编者按

改革开放40周年,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壮进行曲。中国广播电视不仅见证了这一改变世界格局的时代进程,记录了中国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成就,行业自身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总结分析这40年的发展经验,将改革精神发扬光大,对推动新时代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意义重大。“国家广电智库”开辟专栏《致敬改革开放40年》,刊发系列观察文章。今天刊出第十篇:《改革开放40年:广电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为广电市场化探索打开了窗口,成为广电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广电企业在这一时代洪流中乘势而上,借助资本力量不断做大做强。

    广电企业上市一路繁花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此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党和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也促进了文化产业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发展,广电企业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开始了借力资本市场发奋图强的探索。

在探索中开局(1994-2001年)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后不久,一些市场意识强的广电企业敏锐察觉到资本市场的巨大利益,开始探索进入资本市场。1994年2月,上海东方明珠率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拉开广电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序幕。到2001年底,共有5家国有广电企业上市:分别是东方明珠、中视传媒、湖南电广传媒、北京歌华有线、陕西广电网络。这些上市广电企业多为大型国有广电企业,主营业务主要是可经营性资产较易剥离的有线网络和广告业。

在发展中彷徨(2002-2007年)

这一阶段是全国广电局、集团、台、网进行体制改革的时期,事业性广电集团的运营遇到较大阻力,如出现了北京广电集团在事业、企业性质间的几次反复和所属单位的变更等情况。与此同时,电视广告和有线电视用户增速放缓,中国证券市场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广电行业只有深圳天威视讯作为国有广电企业于2008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在改革中迸发(2009-2012年)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带动了资本市场向文化产业倾斜。这一时期,广播电视广告、有线电视收入趋于稳定,视听新媒体蓬勃发展。2009年10月中国证券市场设立了创业板,用于鼓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华谊兄弟、乐视网、华策影视、光线传媒、新文化、华录百纳等文化企业通过IPO进入创业板,以民营企业为主;湖北广电、百视通、华数传媒等国有广电企业实现了“借壳上市”,吉视传媒顺利实现了IPO。这一阶段广电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资本市场的作用,上市数量激增,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民营企业不再把上市目标定在海外市场,而是积极争取在国内创业板IPO。二是国有广电企业出现集中借壳上市现象。三是创业板为民营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

在新时代繁荣(2012年至今)

十八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文化产业政策已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变为提高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为广电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和政策支撑。2013年12月31日俗称“新三板”的股转系统面向全国接收企业挂牌申请,成为拟上市公司的“练兵场”,为中小型广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做大新型业务创造了条件。

2015年以来,广电企业进入上市爆发期,近30家广电企业在A股和新三板上市,尤其是新三板正成为民营广电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重要渠道。这一阶段广电上市企业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随着媒体融合持续推进,许多广电上市企业将主营业务定位为全产业链和泛娱乐,传统广电业务、互联网、新技术、游戏、旅游等成为企业的主营板块。二是一些非广电系公司,纷纷向广电行业转型,如“当代东方”由水泥业务转型为广电传媒产业,鹿港文化、文投控股等均为此类。三是民营广电企业上市激增,国有广电企业只新增江苏有线、广西广电、贵广网络等少数有线系公司上市。这体现出民营广电企业对资本市场的渴望,以及门槛降低后对民营广电企业的利好。

广电企业借力上市不断做大做强

改革开放为广电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文化体制改革又为上市广电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政策红利,使得广电企业可以借助资本力量不断注入强大动能,推动自身做大做强。

一是广电企业在上市进程中不断改革创新,形成更为规范科学的内部治理架构。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要求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等,倒逼企业施行与市场接轨的一系列改革。一方面,广电企业参照高标准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组织架构进行再造、管理能力进行提升,广电企业内部组织更为强大高效,一支既懂经营又懂业务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也随之而生。另一方面,广电企业进行资本运作,由市场来评估自身的业绩和价值,进一步强化了经济主体功能和优化治理结构,使广电企业更具发展活力。

二是利用资本力量带动广电企业不断壮大,促进一批区域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上市募集的资金为广电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培育了一批广电骨干企业。2001年北京歌华有线上市,通过募集的资金,收购了北京10个区县的有线网络资产,率先实现了全市一张网。湖南电广传媒借助募集的资金,对影视节目制作设备、广告制作中心机房、演播厅等进行数字化改造,大大提升了节目制播能力,并通过收购长沙地区有线电视传输网络、投资兴建湖南电视购物系统等布局新业务,为“电视湘军”崛起奠定了基础。上海、北京、湖南在广电行业中的强大地位与其上市密不可分。在资本助力下,一批成长性较高的广电企业纷纷崛起,成为广电产业发展龙头。

三是上市广电企业积极布局新型广电业务,不断占领发展先机。随着新技术广泛应用,三网融合不断深化,一批新型广电服务和产品应运而生,具有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上市广电企业可以较快入局,抢占先机。2018年,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成为热点,陕西广电网络迅速借助行业优势进行布局,在陕西省12个试点县(区)建设融媒体中心,在规划、投资、技术、产品、人力等各方面形成支撑保障,扩大新型业务领域。华数传媒在有线网络业务基础上,全面建设“智慧化新网络”“融合化新媒体”和“数据化新平台”,通过升级智慧家庭、推进智慧广电等业务,公司在2018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23.99亿元,同比增长6.52%。

四是资本市场成为广电民营企业发展的强心针,小弱散的民营广电企业迅速借力资本优势发展壮大。广电民营企业纷纷通过门槛较低的创业版、新三板步入资本市场,短期内集聚大量资本,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光线传媒2011年8月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后陆续发行了《泰囧》《致青春》等一批现象级影视作品,成为娱乐行业著名品牌。三多堂作为一家承制各类纪录片为主营业务的小型影视公司,2014年进入新三板后,承接了《大国质量》《内蒙大庆》《周自齐》《三亚新机场》《海口塔》等一系列大型影视节目,2018上半年营收超过2187万元。广电民营企业借力资本优势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成为广电产业的重要力量。此外,民营广电企业还在互联网视频服务、高科技互动娱乐等领域纷纷发力,如暴风集团、星辉互动等,不仅将自身做大做强,也推动广电行业成为风险投资基金选择的重点领域,助推整个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广电企业在资本市场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妥善处理好产业属性与文化属性的关系。广电企业既是产业主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为企业既要有开拓创新、勇于变革的精神,又要有传播先进文化的责任担当。尤其是企业上市后成为公众公司,必须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不仅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还要坚守媒体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坚守各类业务的正确导向。

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杠杆作用,鼓励更多广电企业上市。经过40年的探索,广电产业已由最初的“小作坊式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型,也逐步由依托主体的“自身积累”向“资本运作”转型,广电产业已全面进入资本运作的发展阶段。当前,媒体融合正把广电产业推向新的发展时期,无论是研发新媒体、拓展新业务,还是升级新技术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发挥企业上市的作用,通过资本市场推动广电产业的新一轮发展。

注意募集资金的投向,充分把握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对企业而言,上市是件欢欣鼓舞的事情,但瞬间涌入的巨额资本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实现“1+1>2”的效果,用不好也会将企业置于危险边缘。因此,广电企业上市后切忌在不熟悉的领域盲目投资,要充分利用好这笔资金,使其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利器,在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谋划布局,与企业的整体规划和未来战略相契合。

“做大并不等于做强”,广电企业上市后要在真正强大上做文章。企业上市后很容易陷入“只重规模”的误区,使得广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并没有根本提高,规模与盈利能力相背离。广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规模,而在于产品、内容、渠道、模式等的创新,在于企业经营能力的不断提升,要借助资本市场的优势做强主营业务,做优特色业务,做好品牌建设,实现真正强大。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