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新时代,网络新综艺是否已经来临?2018年11月30日上午,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网络综艺主题论坛上,行业大咖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2018年,网络综艺迎来发展大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10月15日至2018年10月15日,上线网络综艺节目期数达到385部,较2017年197部同比增长217%,总时长23.7万分钟,较2017年的10.7万分钟同比增长121%。在产量大幅提升的同时,网络综艺节目整体格调积极健康,更加注重价值引领,积极探索内涵表达。
坚守社会责任
娱乐的灵魂在养心、涵情、育美,网络综艺节目应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价值观。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副会长罗建辉解读了网络视听管理的政策方向,提出对网络综艺的两点期待,一是内容创新,告别对明星资源的争抢,回归内容创新,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美,细分受众,走专业化道路;二是平台的责任和管理,在制作、宣传、播出等任何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追求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品作出了网络新综艺的判断,认为网络新综艺的三个显著特征是主流化价值化、多样化融合化、国际化跨文化化。主流化在于政策规范的主流化、导向的主流化、市场的主流化,要有效治理网络视听节目乱象,同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尺度,控制成本结构,追求优质内容,跳出娱乐主义和商业主义的陷阱。在新时代网络综艺应抓住时代脉搏,弘扬主流价值观,不断创新发展,在多样化垂直化分众化发展的同时,将同短视频、直播、场景、沉浸式和人工智能融合。网络综艺未来也将积极参与国际影视传播格局变革,服务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走出去”。
网络综艺的监管势必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深耕内容创新,强化平台责任,坚守社会价值是新时代网络综艺的期待和关注焦点。
坚持创新发展
2018年,网络综艺在内容主旨、制作水准等方面更上一层利用,越来越多的节目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网络综艺步入黄金发展阶段,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成为平台战略高地,独播节目数量占比不断提升,各平台以此来确定各个品牌的品牌识别,吸引用户,打造IP。
尹鸿对比了网络综艺和传统电视综艺在内容创新、传播方式方面发差异,认为虽然“网台标准一致”已经落到实处,但是电视由于受到播放时长、播出时段等限制,网络平台的播出方式更加灵活。不过相比网络平台独立制播的综艺节目,网台联动制播的综艺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网综带来更大的用户群体,有更多突破圈层的能力。
年轻人是网络综艺节目的主要观看群体,如何吸引并引导他们尤为重要。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综艺监制中心总经理宋秉华分享了优酷与年轻观众对话的方式,首先选择他们喜欢的议题,但要讲新的故事;要采用年轻人熟悉的语境,用一种全新的视听语言跟他们进行对话;第三是给他们需要的知识,现在年轻人的求知欲比前代的人更加的强烈,他们对只是要求储备也是更加丰富的,所以需要提供给他们全新的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凇分析了未来网络综艺的创新方向。“未来的网综,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类型。一是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混搭嫁接、互为学习。二是同一题材的多类型戏份将成为趋势,网络综艺与科研的结合会更加突出,成为国际模式前沿。再来纪实加评价类双失控解读类节目增多。同时,我也期待明年成为公益类真人秀发展之年,以及户外真人秀与棚内真人秀界限进一步模糊交融。”
迎接网络综艺新的时代机遇和挑战,以科技、文化推动内容创新,把握主流价值,寻求多元互融,形成了行业的共识。
强化价值延展
综艺的价值何在?深圳日月星光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易骅结合从业经历,分享了综艺的三个价值:一是行业的价值,比如《挑战吧!太空》带来大家对于航天科学的关注;二是对人的价值,比如《这!就是灌篮》的口号是热血和青春,对于很多打篮球或者喜欢篮球的人,他们会因为这档节目重新找回打篮球的初心;三是对产业的价值,比如因为《这!就是灌篮》,球员的同款球鞋成为天猫上的爆款,数据也显示每200个节目观众中在看节目后就有一个去买了篮球。
宋秉华认为,综艺的价值在于与现实世界的连接,这种连接能力远远强于影视剧。一档综艺节目由真实存在的人在做真实存在的事情,它跟世界就可以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但灿星文化副总裁陆伟表示,目前平台对于这种连接能力的挖掘还不充分,网络综艺采用的互联网手段和早年的电视综艺相比并没有革命性的进展。因此,把互联网的互动特性用到最极致、用到核心的节目将成为爆款内容的重要元素。
圆桌对话
阿里文娱集团大优酷总编辑张丽娜分享了平台通过树立“全球观、全局观、未来观”延展综艺节目价值的原则:全局观代表价值观的天花板,生产任何一档节目都必须有价值观的引导;全球观代表平台希望中国的好内容可以走出来,中国原创的模式可以走出去;未来观代表强化技术赋能,让技术插上价值观的翅膀。通过采用新的综艺模式,为年轻人分享快乐、智慧与感动。
(责任编辑 王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