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由省广电局、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会主办,省广电局宣传处、审查中心、培训中心承办的2025年全省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分享会暨创新人才培训班在兰州举办。省广电局、省广电总台、甘肃广电传媒集团相关领导出席活动。
本次分享会和培训活动以“培养创新人才 打造精品力作”为主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部署要求,围绕全媒体传播格局下的广电视听精品创作与人才培养,探索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创作与传播的创新路径,分享纪录片、电视剧、网络剧等优秀作品创作案例,探讨市县级融媒体创新发展趋势,持续推动全省广播电视精品创作提质增效、出新出彩。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分党组成员、副主任肖党荣,广电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纪录片网总编辑张延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广播电视学系主任唐俊,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冷淞,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导演、撰稿周艳,省广电总台党委委员、副台长王银军等8名专家作主题演讲和分享交流。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着力推动新大众文艺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广电视听文艺创作面临新形势新机遇。一是创作人员“多”了。包括保姆、保安、木工、电工、烧烤摊主、外卖小哥等等,正以笔、以歌、以舞为媒,成了人们精神上的栖息地、情感上的共鸣场,通勤路上观看一段治愈人心的短视频,是片刻的放松;深夜阅读一篇引发共鸣的网络短文,是精神的远足;暇余录制一首自己写的小歌与朋友分享,是情感的释放……“悦己”不再是奢侈而是生活的刚需。二是创造思路“变”了。新大众最动人的气象之一,便是它正悄然融化“雅”与“俗”之间的坚冰,展现出雅俗共赏的蓬勃生机。在新时代文艺创作不再是“你唱我听、你写我读、你演我看”,作品与观众泾渭分明的区隔正在打破,文艺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创造者,人民大众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能力和意愿,深度参与文艺生产和传播,既追逐“高大上”、又寻找“小而美”,多侧面折射出当代中国在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等层面的深刻变化。三是创作手法“活”了。短视频将文学叙事、影像美学与音乐节奏融于一炉,直接互动打破了表演者与观看者时空界限,将图像、表情、声音、色彩等各种跨界文艺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形成了具有超文体、多主题、多媒体特征的全新文体形式;网络文学将章回体小说与数字阅读习惯进行嫁接,创造“无限流”“快穿”等全新叙事模式,还有网络热词、方言俚语、古典意象、流行歌词在混搭碰接中产生了新鲜又奇妙的别样表达。四是创作科技“高”了。“文艺+科技”产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开创了一个包容无限可能的文艺原野,利用全息、投影可以看到李白“穿越”诵诗,元宇宙实现了观众和演员同台即兴创作,通过VR绘画能够在三维空间泼墨挥毫,信息技术革命为新大众文艺的勃兴提供了物质条件,新媒介技术的即时性、便捷性和放大性,成就了新大众文艺传播的铺天盖地之势。
会议要求,要持续提升全省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分享会暨创新人才培训班的质量,为推动全省广电视听精品创作赋能助力。一是筑以“魂”为共情的创作方向。天大地大,人民最大。无论创作什么样的剧本、拍摄什么样的片子、制作什么样的视频、传播什么样的内容,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生活中发现幸福,让人们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二是搭以“桥”为共创的创作思路。一方面,要积极搭建桥梁,让更多来自民间的“草根”创作者获得专业性的滋养与提升,也要让接受过专业训练的创造者深入基层、汲取养分,培育新时代的文艺大师。另一方面,要尊重和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作力,逐步形成“专业引领大众、大众滋养专业”的创作生态,新大众文艺的天空才能群星灿烂,新时代的大师巨匠才能如泉奔涌。三是走以“道”为共融的创作方式。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文艺具有载道传递之能。新大众文艺要行之久远,就必须在通俗平易与精神高度之间找到精妙的平衡点,既善用新技术、新形式,更要严把内容关、深挖思想矿,使作品既有鲜活灵动之“形”、更有载道传道之“魂”,让深刻的思想因生动的表达而魅力四射,让生动的形式因思想的深刻而意蕴悠长,努力实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统一。四是识以“鉴”为共评的创作质量。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良药。现在,11亿多网民同时也是11亿多文艺创作者、欣赏者、评论者,文艺创新的立体和空间得到极大拓展。优秀作品应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经得起人民口碑、专家眼光、市场检验的三重考验,既叫好又叫座,不能唯流量、唯数量。全省建立开放、包容、专业的评价体系,既倾听大众的掌声,也珍视同行的灼见,在坚守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独立价值的同时,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等量化指标,通过良性的评价机制为文艺创作建真言、开良方,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会议强调,学习是一切美好的开始,文化是一切快乐的起源。新大众文艺的成长壮大,呼唤包容万象的胸襟,既要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要有下里巴人的鲜活;既要有顶天立地的家国情怀、也要有真切细腻的个人情感;既要有思想艺术的“筋骨”、也要有贴近生命的“温度”。酸甜苦辣的味道要有、喜怒哀乐的生活要有、悲欢离合的情节要有、成败得失的故事要有,总之,坚持不拘一格、不形一态、不定一尊,方能百花竞放,才是精品。
省、市、县三级广电行政部门,以及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网络视听平台、影视制作机构相关负责人和创作业务骨干共5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参加了创作分享和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