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麓与西秦岭陇南山地接壤区,全县总面积35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2万,辖18个乡镇359个行政村。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县内地震、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防灾减灾工作任务艰巨。岷县应急广播系统建成后,实现了县城及18个乡镇的359个行政村应急广播“村村响”,在传达政令、发布信息、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近年来,岷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扎实推进应急广播服务防汛救灾工作,充分发挥应急广播“覆盖面广、传播迅速、贴近群众”的优势,构建起“上下贯通、快速响应”的防汛救灾信息传播体系。
一、党政牵头强保障,经费投入夯根基
自2020年10月应急广播系统启动建设以来,岷县将应急广播作为重大“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进落实,由县文旅局牵头,各相关单位、乡镇积极配合,统筹协调项目推进,确保工程高质量落地。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最终建成覆盖城区、18个乡镇及359个行政村的应急广播网络,共部署终端设备1648个(含1508个大喇叭、140个音柱),其中城区覆盖50套音柱,每个乡镇政府所在地配备5套音柱+4个高音喇叭,每个行政村配备4个高音喇叭,所有终端均配套直插式话筒,通过有线网络、无线物流卡、调频广播信号三种方式实现稳定传输,真正实现“村村响、全覆盖”。为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2022年起,岷县将97万元应急广播年度运维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全面解决设备维护、信号保障、日常运营等关键环节的资金难题,确保防汛救灾等紧急时刻,应急广播“调得出、用得上、响得通”。
二、部门协同聚合力,畅通信息传播链
为实现防汛救灾信息“精准推送、即时触达”,岷县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以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为牵头单位,联合气象、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定期召开协商会议,明确信息共享规则、职责分工与播发流程;为气象、应急管理等关键部门开通应急广播“直发权限”—当气象部门监测到降雨、洪水、地质灾害等风险时,可第一时间向全县或指定高风险区域播发预警提示、避险指南;应急管理部门可即时推送防灾科普内容。今年以来,县级平台累计发布各类信息391条,其中气象局发布气象预警82条、应急管理局播发科普信息35条,有效压缩信息传递“中间环节”,让群众早知晓、早准备、早预防。
三、技术支撑固根本,多层保障护运行
自2020年10月应急广播系统投用以来,岷县通过“制度+培训+运维”三重举措夯实技术基础:先后制定《岷县应急广播管理制度》《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广播系统管理工作的通知》,成立全县应急广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规范;针对各乡镇管理人员开展多轮业务技术培训,确保基层人员熟练掌握设备操作;聚焦防汛救灾期间“设备零故障、高在线”目标,构建“专业技术团队+第三方运维+一线管护”多层级保障体系。
一是组建专业技术团队。中心机房实行24小时双人双岗值守,中国广电岷县分公司抽调骨干力量负责机房及线路维护,采用“小故障远程解决、大故障上门维修”模式,今年以来累计远程排除故障78个、上门维修19个,保障设备高效运行。
二是强化设备状态动态监测。依托第三方运维力量搭建移动短信提醒机制,实时监测设备在线状态,一旦发现离线,立即向镇村管护人员发送含“设备位置、编号、初步排查方向”的短信,打通“预警—响应”快速通道。
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建立“镇村上报—技术排查—分类维修”流程,通过第三方提醒、一线反馈、技术检修的协同互补,大幅缩短设备故障处置时间,确保防汛关键期设备上线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实现信息传播“无死角、无断档”。
四、镇村落地抓实效,一线传播守安全
镇村作为防汛救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始终将应急广播作为基层预警宣传的重要载体。各镇村高度重视应急广播使用管理,安排专人负责设备日常操作和信息传达,在防汛救灾期间,通过“应急广播+现场喊话”的方式,高频次播发天气预警、转移通知、避险知识等内容,同时结合村级网格员巡查,及时回应群众疑问,引导群众科学避险、有序转移,真正让应急广播成为“村口的预警员、群众的定心丸”。今年以来,镇村应急广播前端通过喊话等方式共播发应急、科普、宣传等信息2145条,全面提升了基层防汛救灾应急响应能力。
下一步,岷县将继续优化应急广播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设备覆盖率、信息精准度和群众知晓率,让应急广播在防汛救灾、防灾减灾等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平安岷县筑牢“声音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