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论文精要,原文刊发于《广播与电视技术》2022年第1期。
智慧广电建设工程是广电总局重点工作,也是广电行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传统广电向智慧广电演进迭代,2021年3月广播电视规划院成立智慧广电研究项目组,开展了智慧广电总体架构的研究,以及提出各领域的能力要求、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纲要。本文重点对项目组的研究思路、基本原则,以及研究提出的智慧广电主要特征、总体架构进行介绍,供业内同仁参考。
本文作者:广播电视规划院智慧广电研究项目组
作者简介:
为深入贯彻落实广电总局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要求,2021年3月规划院成立智慧广电研究项目组,由规划院制播所原所长邓向冬任组长,组员包括制播所崔俊生、刘文翰,网络所副所长宫良、孙黎丽,无线所副所长高力、周兴伟,大数据中心刘康,在时任规划院院长余英指导下,开展了智慧广电总体架构研究,并提出各领域能力要求、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纲要,完成了《智慧广电建设升级方案大纲研究报告》,以期与行业内外相关单位共同打造智慧广电媒体,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助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1 研究背景
2018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智慧广电发展应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协同性发展、突出移动优先策略,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实现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
随后,全行业开启了建设智慧广电的诸多探索实践,截至2021年8月已有16个省(区、市)发布了省级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方案。一些地区和单位结合当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智慧广电建设的新亮点、新范式,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形态多样的智慧广电相关案例。
2020年6月,总局科技司面向全国征集智慧广电的示范案例,对各地的成功经验和路径模式进行总结归纳。按照组织管理、生产制播、传播分发、运行监管、生态建设5类进行了评审。2020年11月共评选出优秀、先进、入围3个等级的141个智慧广电示范案例,对全国的智慧广电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2021年1月,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继续深入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构建“一五一”工作格局。智慧广电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型广播电视主流媒体,加快发展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加快培育智慧广电生态。”
综上,智慧广电已成为广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要求,并已取得显著成果,特别是来自基层的实践和探索,而随着各地智慧广电实践逐步丰富,智慧广电本身的理论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内涵外延、体系目标、实施路径等内容可进一步研究和明确,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例如:数据治理体系、内容生产和内容传播联动、覆盖网络协同等应如何构建;另外,面对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广电行业在发展模式、服务能力、业务生态上,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新旧技术体制换挡的制约,需要对相关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加以明确,形成指引参考。
为此,规划院项目组围绕智慧广电建设工程的实施,通过分析智慧广电的内涵外延,研究提出总体架构,并形成实施路径和方案纲要的建议,从而为促进行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2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1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遵循总局关于《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广播电视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为重点,推动广播电视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慧化发展,推动重大技术革新与转型升级,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开发新业态、提供新服务、激发新动能、引导新供给、拉动新消费,为数字中国、智慧城市、乡村振兴和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2 基本原则
紧紧围绕“五个坚持”开展相关工作,一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按照全媒体传播体系对内容制播、传输覆盖、安全保障、监测监管等方面的能力要求进行谋划;二是坚持创新理念,突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变革思维视角,充分借鉴互联网思维;三是坚持面向媒体融合,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通盘考虑,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将智慧广电作为践行媒体融合的发力点;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解决问题,围绕智慧广电建设发展目标,充分考虑传统广电运转体制和技术设备如何有效过渡的实际问题;五是坚持可落地原则,细化分类,分步骤实施,达到技术解决方案深度。
3 智慧广电总体目标与研究思路
3.1总体目标
2018年,广电总局在《关于促进智慧广电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智慧广电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力争用3~5年时间,广播电视在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用户服务、技术支撑、生态建设以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智慧化发展协同推进,智慧广电发展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智慧广电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广播电视在国家数字经济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智慧广电发展模式基本形成,试点示范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特色鲜明、形态多样、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广电新格局,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更加丰富、更加优质、更加便捷的广播电视服务。
3.2 研究思路
根据智慧广电发展目标,研究从“现状”与“未来”两方面贯通式开展研究(见图1)。
一方面,根据智慧广电总体目标,研究细化内容制作、分发传播、用户服务、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目标,提出相适应的能力要求及能力评价模板,并形成重点解决方案,利用PDCA的思想和方法(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形成“目标-能力-评价”闭环的评估改进机制。
另一方面,针对所涉及的广电业务模式、技术体制、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运维体系等方面现状进行调研摸底,结合智慧化发展的目标和能力要求进行优劣势分析,对照评价模板梳理差距短板,采用SWOT的思想和方法(即: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形成“目标-现状-方案”相呼应的重点工作清单。
最后,通过上述两个方面研究的综合,项目将针对行业发展中的问题短板和重点方向,结合未来用户需求、技术演进的发展趋势,研究形成实施方案纲要,为实际工作的开展、技术系统的革新、运营维护的升级、数据赋能的实现形成相关指引和建议。
4 智慧广电特征与总体架构
4.1 特征
规划院项目组认为智慧广电中的“智慧”包含“智能”和“慧”两个方面。“智能广电”的核心是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跨流程、跨渠道、跨业态、跨主体”的资源发掘和灵活调度的智能化,全媒体业务和全新流程的智能化,内容服务和精准投放的智能化,问题发现和高效解决的智能化,效果预判和同步调控的智能化等。为“智能广电”赋“慧”的过程就是通过优化算法,在技术上让广播电视业务迭代、流程再造,在内容上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得到更多资源、更广泛传播,确保“正能量是总要求”。
由此可见,智慧广电的主要特征是:充分利用数据、科学驾驭算法,实现内容生产、传播、服务、监管的智慧化。这是广电行业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是否具有充分运用数据和算法的能力,实现相关流程的智慧化,也是智慧广电和传统广电的显著区别。
4.2 总体架构
规划院项目组根据智慧广电相关单位的职能业务和机构设置,充分考虑行业上下游的业务贯通性和工作联动性,认为智慧广电体系可分为智慧内容生产、智慧内容传播、智慧服务供给、智慧监测监管、智慧生态、智慧引擎和智慧安全保障七大板块(见图2)。这七大板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全程服务于数字经济国家战略。
七大智慧板块中,智慧引擎和智慧安全保障全程支撑和服务于其他五个智慧板块。智慧引擎通过数据治理和智慧算法,为其他板块提供支撑,使得各板块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智慧安全保障通过技术系统安全保障和网络安全保障,为其他板块提供支撑,使得各板块确保安全播出和网络安全。
智慧内容生产板块,通过智慧引擎驱动,采用大数据与智慧算法提升智慧化内容制播能力,实现制播机构提质增效,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高清超高清视频产业,以高产优质的内容服务用户。
智慧内容传播板块,通过智慧引擎驱动,采用大数据与智慧算法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协同传播能力和业务运营能力,以更好服务用户、传播内容、承载智慧业务。
智慧监测监管对其他板块进行监测监管,以保障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的良好运行和健康发展。由于安全保障支撑着内容生产、内容传播、服务供给等版块,需要相关机构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而监测监管职能相对独立,因此在本文中,为便于不同机构阅读,将安全保障和监测监管作为两个板块,分别表述。对于安全保障和监测监管内部的监测放至智慧安全保障版块。
智慧服务供给板块,在智慧广电内容生产、网络传播的功能承载能力升级、算法充分优化、安全保障和监测监管能力增强的前提下,通过聚合广电视听类服务、融媒体类服务和综合类服务等多业态,服务家庭、党政、民生和商业等多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实现精细化、精准化服务。
智慧生态板块,由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以及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以形成政府机构、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内容生产机构、内容传播机构相互联动、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目标,通过生态中各有机单元的贯通联动、有机融合、一体发展持续助力国内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繁荣国家数字经济、增强广电服务能力。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介绍了规划院智慧广电研究项目组的研究思路、基本原则,以及对智慧广电主要特征的思考,并概要阐述了智慧广电总体架构,专栏内的其他系列文章将按照本文总体架构中涵盖的各板块,分别介绍相应架构和目标、实现目标所需的能力要求、指标体系以及为提升能力的实施方案纲要,希望本文对行业内外相关单位推动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具有启发意义,不断开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