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7日 星期日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PC栏目分类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正文
【观察】“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11-29 09:36:26 来源:国家广电智库 作者: 课题组 【 字号:

导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三年来大力推动“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全面服务和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独具特色的“广西模式”。

一、建设“全媒体信息室”“一村一屏”,强化乡村振兴宣传引领、筑牢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

更好满足农村基层群众更高更优视听体验要求。通过“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建设,广西广播电视台6套节目、南宁市广播电视台全部频道、百色市广播电视台主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播;向全区所有行政村和6万多个35户的自然村提供52套高清节目,1套4K超高清节目,24套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实现中央、自治区、各市县广播电视节目的全覆盖。高清节目的全面覆盖,不仅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遍广大的农村,传进千家万户,同时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画面质量更高、内容更丰富、传输播出更安全的广电内容服务,进一步增强广播电视的吸引力。

更好满足农村基层管理和宣传个性化需求。“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创新开展“一村一屏”“全媒体信息室”建设,打造智慧广电成果应用在广大农村的展示窗口和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新载体。“一村一屏”以行政村为切入点,设立各村个性化开屏页面,开通包含三务公开(村务、党务、财务)、便民服务、脱贫攻坚、健康科普、“我们村”、唱山歌等栏目,将平台作为雪亮工程、看家宝等智慧应用的入口,突出乡用和村用,把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自编自演的活动等通过机顶盒在电视呈现。还与县级融媒体中心融合对接,落实各级信息员,建立信息的来源、审核、发布、考核管理等运行机制。

截至2021年9月,全区已完成9937个行政村智慧乡村“一村一屏”覆盖建设,占全部行政村的69.32%。全媒体信息站(室)整合智慧广电内容和服务资源,集成电视频道、视听内容专区、党员远教、视频会议、雪亮工程、政务服务等应用,探索智慧广电服务数字乡村文化建设新模式。2020年,广西在近30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146个规模在8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智慧广电全媒体信息站(室),2021年继续建设100个“智慧广电”全媒体信息站(室),将优质的内容和丰富的信息面向农村用户免费提供,创新构建多平台一体化农村宣传新格局。

更好满足农村基层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广西通过智慧广电网络平台将原有实体农家书屋全部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打造数字网络图书馆,以“一村一屏”为入口,推到每户农家,2020年即已实现所有行政村数字网络图书馆信号全覆盖。数字网络图书馆平台提供约120多万册的海量正版数字图书资源,手机端电子图书6万册,并包含有声读物3万集,能够实现电视、手机、平板三屏互动,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形式和资讯获取渠道,有效满足基层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巩固夯实农村思想文化主阵地。

二、实现全区行政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智慧广电网建成惠民富民网

广电宽带实现万兆进村、千兆入户,打造智慧广电新基建。“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率先完成地处深山、海岛、边境的20个深度贫困县、4个极度贫困县、100个极度贫困地区、边境8市县的行政村广播电视光缆联网。2020年实现了全区所有14335个行政村通光缆、通智慧广电信号、通广电宽带,全区行政村广播电视光缆总联网率达到100%。完成6.2万个35户以上自然村的光缆联网,自然村联网率达到65%。光缆线路建设总长9.7万公里,累计投入约20亿元。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极度贫困地区网络和通信条件,切实践行了智慧广电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广西应急广播实现六级贯通,平战结合、利民便民。广西将应急广播体系建设与智慧广电工程联动推进,现已建成广西应急广播平台和34个县级应急广播体系,覆盖404个乡镇、5118个行政村(社区),覆盖人口1375.08万人。到2021年年底,广西应急广播体系将覆盖全区50%左右的县区。平台纵向实现自治区、市、县、乡、村、屯六级贯通,通过属地规范化管理,确保应急广播天天响、优质响、长期响;横向可与应急、气象、地震、卫健、水利等政府部门信息发布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健全应急信息发布工作机制。“战时”发挥作用更加及时灵敏。

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年中洪灾突发、年末冰冻灾害突发时,广西利用应急广播平台将应急要求、措施和知识、政策等用汉、侗、苗、瑶、壮等语言,创作编成山歌、彩调、三句半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平台出,以亲切的口音、实在的道理让宣传引导更易入耳入心。“平时”不断拓展全媒体基层服务。基于优质智慧的应急广播支撑体系,广西通过每日播出新闻节目,经常性地播放优秀文艺节目、社教节目和科普知识节目等,把应急广播资源切实利用起来,使之成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平台。

三、深化智慧广电消费帮扶,搭起信息致富路

智慧广电直播电商发挥产销助农、品牌强农重要作用。依托智慧广电平台,广西广电行业通过“短视频、直播+消费扶贫”“公益广告、节目+扶贫消费”等模式,以节日促销、电商快销、社会助销等形式,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知名度,解决产品滞销难题,让广电成为推介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重要渠道。2019年以来,广西智慧广电融合媒体云平台支撑全自治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开展直播活动超过100场。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恰逢壮族“三月三”节日,平台开设爱心助农直播间,举办包括谭湘光壮锦传承产品专场、马山古寨瑶族乡金银花产业基地专场等14场直播。活动期间,直播观看总人数达到12557人次,总成交订单266单,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工程实施三年来,桂林市解决了42445户贫困家庭免费收看电视和使用宽带的问题,还为3000多家贫困农户拓展电商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公益性服务保障。南宁市马山县居民通过数字农家书屋了解市场动态、在电商平台上联络客户,参与电商创业的热情高涨,马山山羊、金银花、藕粉、黄姜等有竞争力的拳头农副产品通过电商渠道走向全国,“智慧广电+电商”模式效能显现出来。

智慧广电“三农学堂”“电视夜校”助农兴农。“三农学堂”通过智慧广电村村通户户用工程,将本地市县动态、农业知识、惠农政策、农产品节等信息直接落地农户家中,让农民足不出户也能获得专家的种植指导,及时获取惠农政策指引。也可发布求购信息进行供需对接,帮助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倾听人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并致力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邀请农业技术专家讲解病虫害防治、发布信息解决农产品滞销、开展常态化民主议事等等,并以本地及周边的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人物事例、致富励志故事掀起民间学习风潮,激发群众建设好自己家乡的热情和信心。

四、开展长效教育帮扶,赋能乡村长久发展

“智慧广电+教育”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进乡村。借助覆盖全区的高质量光纤网络优势,推动全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接入广电光纤网络,依托智慧广电云平台,通过“有线+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推出能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大屏+移动客户端+PC端”三屏呈现的“空中课堂”产品。2020年疫情期间,广西是最早推出空中课堂的省区,累计上线人数超2亿,2020年让广大学生轻松实现“停课不停学”。

智慧广电“空中课堂”让贫困山区孩子获得优质均衡教育资源。在南宁市良庆区,为解决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或因地处偏远无法收看“空中课堂”的问题,广西广电网络公司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推出惠民举措,为贫困学生、特殊群体儿童、征地拆迁子女、偏远地区留守儿童等四个群体共5200户农村孩子免费提供智慧广电“空中课堂”服务,全力开展针对贫困学生上网课的帮扶行动。据统计,在全区收看智慧广电“空中课堂”的广电网络用户中,来自农村地区的用户占比近25%,对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实践意义。

五、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让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程走深走实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重大部署,广西陆续出台《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2021年“壮美广西·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将智慧广电工程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融合,通过实施“智慧广电”乡村信息网络覆盖和升级工程、推动农村题材广播电视精品生产等举措,升级乡村广播电视发展基础条件,打造智慧广电新基建,让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下沉。

2021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牵头开展了“感党恩 跟党走——‘壮美广西·智慧广电’乡村振兴行”活动,组织全区广电行业以学党史“壮美广西·智慧广电”为民办实事为主题赴基层推动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同时,通过“全区宣讲活动”“大调研活动”“智慧广电应用推广培训”“援建智慧广电全媒体信息室”及“发行智慧广电惠民卡”等五项活动,为有线电视用户发放40万张惠民卡,为31.3万户农村有线电视更换高清数字机顶盒,推动智慧广电为民办实事走深走实,让更多的基层群众受惠获益。

(来源:戚雪摘编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智慧广电 赋能新时代壮美广西——“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模式研究智库报告》)


分享到

您还未登录,登录后将直接提交信件!

取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