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1月22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在CCTV-1黄金时间开播。该剧以香山为切口,引领观众回望新中国成立前夕的风云际会,回顾党的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重温了历久弥坚的“赶考精神”。
一、选好切口:从香山,看中国
香山,既是北京的标志性园林之一,也是老一辈革命家“指点江山”、开启历史新纪元的革命阵地。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进驻北京香山,运筹帷幄指挥解放全中国,共商国是筹备建立新中国。正是这段历史,让北京香山成为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巧妙地以香山作为宏大历史叙事展开的切入口,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香山叶正红”的隐喻,生动地讲述了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毛主席带领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入驻香山“进京赶考”,解放全中国、筹建新中国、搭建新中国四梁八柱的故事。正如该剧编剧盛和煜所言,“剧名《香山叶正红》,‘正红’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过程,这样的叙事会更真实、更生动,更能体现那时候意气风发、蓬勃生长的开国气象!”宏大的叙事、厚重的史实,在香山这一载体上得以聚焦和具象化,让观众能有更强的代入感重温历史、进入历史。
二、讲好故事:六大事件恢弘再现新中国诞生之路
导演巴特尔表示,《香山叶正红》在艺术表达上积极“守正创新”,以革命历史题材故事化的手法,围绕进京、和谈、渡江、经济建设、筹备政协、召开政协这六大历史事件,以接地气的创作思维生动讲好故事。
在剧中,我们将看到,七届二中全会、西苑机场阅兵、国共和谈、渡江战役、炮轰“紫石英号”、南下工作团、上海“银元之战”、召开政协、开国大典这些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件。以故事为依托,剧情将在大开大合之中,为观众呈现出新中国建立前夕紧张复杂的局势,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逐步搭建好新中国的轮廓。此外,“破解周期律”、“毛泽东开导说服柳亚子”、“建国前夕的敌特斗争”等细节讲述更让该剧一张一弛,精彩纷呈。
三、精雕细节:着力展现人物多样性和年代厚重感
一是突出展现感情。编剧盛和煜在阐述《香山叶正红》的艺术亮点时,认为第一个亮点,就是“在铺排重大事件的同时,突出展现感情。剧中人物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都有着丰富的感情塑造”。另一位编剧柳桦感叹,《香山叶正红》讲述的这段历史中,有很多真实事件本身足以打动观众,比如毛泽东跟普通战士的情感,他在看史料时就已被打动。在他看来,剧组的工作就是把这些感动的点打通、放大,然后提炼出来给观众来看。感情展示地充分了,那些平凡抑或不平凡的事情,就串成了全剧最具有感染力的骨架。
二是融入“红色文化”“古都文化”和“京味文化”。剧中不仅展现了香山双清别墅、故宫、玉泉山等诸多地点,以浓郁的古都地域特色,娓娓道来地讲述着众多名胜古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而且从市容市貌、人民生活风貌、饮食等多层面描绘了北京的民风、民俗、民情。整部剧像一部不偏不倚但充分展现历史文化知识的教科书,可看性和知识性都非常强。
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西柏坡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战略方针,告诫全党“赶考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时强调,缅怀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香山叶正红》回顾了共和国的初心和使命,展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优良作风和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深厚情感。这部剧同时在提醒着我们:新征程上,我们仍在赶考路上,仍将继续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