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按照省委老干部局相关通知要求,省局认真组织全局离退休老干部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调研活动,通过电话约稿、上门采访,点对点地开展主题征文暨建言献策活动。来自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6名老同志,以诗歌、散文和建言的方式表达了对我省脱贫攻坚新成就的真实感受和美好期待。
省广电局离退休干部“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主题征文/建言:
扶贫新民谣
张家昌
初心
立党为民本初心,
唤起奴隶做主人。
万众戮力谋福祉,
岂忍僻乡一户贫?
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一小丫,
飞燕衔泥认百家。
声声都是春消息,
句句都是暖心话。
帮扶干部
上炕下田先认亲,
家底难肠全摸清。
东风化雨鼓心劲,
促膝共研致富经。
产业经理
流转土地派用场,
种养加销金链长。
穷村向富笑颜展,
人赞返乡王家郎!
网店
何愁隔山又隔水,
小店直播通宇内。
僻壤风物秀T台,
洋人争购乡土味。
新起点
两不愁,三保障,
身心焕发新模样。
更美风光引望眼,
跨步再攀万仞岗。
(作者为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定西新貌
李玉政
八月三十日
瓜果飘香金秋季,
学习调研在定西。
十年九旱陇中域,
靠天吃饭盼水利。
“引洮工程”惠民事,
千秋伟业党确立。
巨资兴建数载成,
洮河水流润大地。
小康安定树成荫,
栉比鳞次高楼起。
鲜花绿草健步道,
人民公园湖水碧。
休闲娱乐歌舞欢,
市民愉悦藏心里。
如今美景赛江南,
谁料往日干涸地。
星罗棋布工业园,
各种企业门类齐。
“扶正药业”耀陇原,
著名品牌“史丹利”。
“薯都”美誉洋芋蛋,
烹饪食品消费喜。
历史名城陇西县,
李氏祠堂跨国祭。
国药集团所属厂,
声名远播制药剂。
药材品质誉神州,
中国药博数第一。
漳县旅游风景区,
贵青遮阳名山系。
梧桐引得金凤来,
青岛青年安家喜。
创业兴建植物园,
百花争艳风景宜。
国色天香容月貌,
丝路牧丹独一帜。
姹紫嫣红绣球美,
电动游车人暇意。
人无我有思路新,
人有我特超过你。
人特我精高质量,
身处此园心旷怡。
美丽乡村促旅游,
振兴战略颇时宜。
古代狄道临洮县,
历史遗迹胜无比。
灿烂文化马家窑,
还有辛店和古齐。
中华文明五千年,
彩陶出土仰韶期。
精美绝伦艺术品,
历史积淀世界奇。
文房墨宝藏洮砚,
四大名砚有其一。
岳鹿山下县城新,
洮河沿岸创业迹。
貂蝉故里展新姿,
兰州后园最神奇。
昔日“贫瘠甲天下”,
今朝脱贫百姓喜。
脱贫攻坚小康路,
富民兴陇万民计。
(作者为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高级编辑)
雨天的喜和忧
曹兴存
脱贫攻坚,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梦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必由之路。经过几年来不懈努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三通”为引领的基础建设全面完成,养老、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民不但补交“皇粮”,种地还拿补贴。一切的改变来的突然而迅速。我就水和路的新旧变化,谈点感想。
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听到雨伞哒哒声的时刻,到享受雨后那清新空气的时段;当看到经过雨水洗涤后那朵朵鲜花的一瞬间,我那心情无比愉悦和欢快!这是因为现在,没有了因下雨带来的惆怅和不便。
一、往事不堪回首。回想我小时候在农村生长的那个时代,我确实怕下雨,一是下雨吃水难。下上几天雨家里就会没有水吃了,因为水在深沟里,我还记得那年,我才十二岁,一人担不了水,便和堂妹搭伙去深沟里抬水,忽然天下暴雨,我们畏缩在悬崖下,头顶的洪水从空而降,我们差点被洪水冲走。当雨停之后,我们再也顾不上水桶扁担,落荒而逃爬上沟边,我的母亲站在沟边浑身淋透,声音已经嘶哑,我们母子见面抱头大哭。我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喊不应你,以为你让水冲走了!其实,我们的呼叫声,早已被暴雨声淹没了。二是遇到下雨行路难。从家里出来就得走泥泞路,我们家虽然离距西南公路只有半公里路,可是一旦下雨就是泥泞路,行走非常艰难。记得又一年下雨,我母亲有病,我把我妈拉到“架子车”上去公社医院看病,半公里路整整走了近两个小时,最后还是乡亲们帮着推到医院,是泪水还是雨水分不清,只觉得嘴边的水是咸的。雨天上学也同样是苦不堪言。三是遇到下雨找“雨具”难。出门无雨伞,只能戴个草帽或者披个装了化肥的塑料袋子,风一吹满身都湿透了,到了秋天冷着打哆嗦。四是遇到下雨回家难。就在九十年代末,我在外地工作,回家遇到下雨天,也是踏着泥泞路,背着孩子回家。所以,每次回家几乎都落走路难的抱怨。
二、脱贫攻坚迎来曙光。一是自来水已经到“锅头”。近年来,不要说我的家乡自来水早已经到了家家户户的院落和厨房。就连大山深处我过去帮扶村~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的椒园村,自来水都基本上通到每户人家。二是道路硬化到门口。我们下雨天入户调查,竟然脚上没有沾泥。今年五月份,路过临夏东乡小一个偏僻的一座山,看到半山腰里一条很少有人走便道,都已经是水泥路面了,这让我非常感慨,停车还照了照片发到网上了。我和村民“拉家常”,听的最多就是,这几年农村的变化是他们想都没敢想过的事变成现实,特别是水电,道路入户,养老医疗保险实现了全覆盖。三是交通工具现代化。不要说骑自行车这让过去婚嫁“三转一响”的“奢侈品”成为过去,就连农村家庭拥有小汽车都已经很普遍了。公交车实现了村村通,出行很快捷,也很方便!四是生活水平大提高。前几年我下乡,荷包蛋是用来照呼客人的。现在早餐吃荷包蛋已经是寻常事。五是农民已经无后顾之忧。养儿防老,得病由命,已经成为历史。农民拿上“养老金”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次。医疗保险的不但实现了全覆盖,而且报销的比例年年提高。盖房子,种地国家都补贴,这些困扰几千年的农民后顾之忧在“扶贫攻坚”中得以解决。农民笑了,日子尝到了甜头,,生活有了很好的盼头,老了有了更好的活头!他们由衷的感谢习总书记领导的好,党的富民政策好,脱贫攻坚战的办法好,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盛世中华!
(作者为原甘肃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我与驴的情缘
吕爱斌
做梦也没想到,刚过花甲之年,就与驴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一位常年守住在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马关镇上河村的王董队。她是一名有着15年养驴经历、省三八红旗手、第六届中国高级行业“先进工作者”。“驴总”看上我的是30年从军生涯、14年省直机关单位工作经历,要我在他们公司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敬佩这位女“驴总”“扎根贫困山区养毛驴情系少数民族奔小康”,在山村一干就是8年不歇脚,不甩掉山村穷帽不罢休的驴劲。从此开始了我的新的退休生活,去“驴道”、干“驴活”。
俗话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养驴脱贫致富,尤其对张家川县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来一场“及时雨”、“金钥匙”。我这名养驴新兵、主要负责公司的宣传文化教育,起草公文,撰写报告。平时走在驴前,干在驴后。为了不辜负公司的厚望,不让山村群众失望,我这名“驴界”新兵是拼上老命干。驴肉虽然好吃,可驴不是好养的,在优质产业化、规模化的饲养,更是一件难事。我10多次跑养驴场,同员工同吃同住同喂料,走访“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数十户农家。去年冬季,全国有个行业表彰大会要开,为了准备典型交流材料,我3次冒着严寒、坐上火车或长途班车,先后跑了庆阳、天水、庄浪、张家川等市县,或参加专业培训,或实地了解乡情、村情和民情,或详细询问养驴工作人员及村民,很快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真实情况和材料,及时完成了《扎根贫困山区养毛驴,情系少数民族奔小康》的典型材料。公司老总夸我“驴龄最短,上手很快”。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壮大,特别遇上脱贫攻坚阶段,需要的各类较高质量的文字材料越来越多。我坚信好驴还要好宣传。去年的以来,对口援助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领导和专业员组成代表团几次来到张家川县,共同商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今年6月30日至7月1日,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率团赴张家川县学习考察,部置落实对口支援工作,聚焦助力张家川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期间,连茂君一行亲临养驴现场,查看公司养驴产业发展情况,并称赞优质驴产业是山区脱贫攻坚的“组合拳”是群众致富的一把手“金钥匙”。我把这次大型活动写成报道稿,传到了天津市广播电台,深受好评。功夫不负有心人。
近3年来,公司在全省培育养驴专业合作社27个,养殖优质胶原驴万余头,带动张家川县建档立卡贫困户959户,为农户分红174万元,长期解决贫困户就业50余人,支付农民工工资216万元。我这近两年来,深入一线、驴场、农户是常客,熬夜加班是常事,放弃节假日、说走就走是常态。累计撰写各类报告20余份,先进事迹材料3份,还整理各类资料近百万字。不拿任何工资报酬,只图老有所用、老有所乐。当我看到老实可爱、献出全身及生命的毛驴,我很感慨;每当我看到公司分红时,那一个个少数民族群众捧着、数着分红现金的乐呵劲,我心里十分高兴。退休了还能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干点实事、虚事”,我打心眼里感到我是一个真正幸福的老人,与其说是我与驴友的一段情缘,不如说是我与贫困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一种心缘,她将终生铭刻在我的心中。
(作者为甘肃省广播电视局行政管理服务中心原党总支副书记、广电商务经营服务中心原主任)
开拓进取扎实工作
夺取疫情防控 脱贫攻坚双赢
韦汉良
今年以来,在疫情到来之时,局党组、局领导以及全局各处室干部职工坚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脱贫工作,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尽职尽责抓工作,时时处处带头干,不怕困难,乐于吃苦,勇于奉献,各项任务按计划完成。也在促进全省抗疫工作、脱贫工作中发挥了广播电视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要珍惜,要以实际行动巩固扩大成果。2020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当前,我局正在开展“银发争先锋,夕阳映陇原”正能量活动。我作为一名基层退休干部,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不辜负党多年的培养教育,要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局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党的事业增辉添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建议当前我局工作始终抓好防控、脱贫攻坚工作,在“四个继续”上下功夫:
一、继续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把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上来。今年以来,虽然抗疫和脱贫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但全局工作从不受影响,局领导坚守岗位,尽职尽责、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各项指示要求,积极带领全局广大党员干部,有计划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机关各处室,局属各单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抗疫工作、脱贫工作有序开展,广大干部职工服从领导,听从指挥,想国家大局所想,急国家大局所急。充分说明这些年来我们的学习教育工作抓的是好的,是有成效的,要继续深入抓好。当前,要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关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系列讲话,进一步培养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针对广电系统高度分散的特点,采取各种形式抓好学习教育,如局老干处十分关心离退休干部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针对老干部居住比较分散,有的退休干部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特别是抗疫期间,坚持经常利用微信平台传达党中央、省委及局党组指示要求,了解离退休老干部活动情况,听取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建议,参加并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节目排练,还经常用名言警句启发离退休干部,引导离退休干部看书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还指导离退休人员登录陇上夕阳红网站,不断丰富了离退休职工的生活,深受广大离退休职工的好评。
二、继续抓好党员队伍的学习,帮助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党员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多年来,我局广大共产党员始终坚持一事当前以党的利益为重,时时处处从大局出发,忘我的工作,特别是在抗疫工作和脱贫工作中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深入基层搞采访,走村入户抓扶贫。为全局工作树立了好榜样,作出了贡献,因此要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使广大党员得到不断锻炼提高,同时要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不断扩大党员队伍。新时期广播电视需要培养一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党员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兢兢业业干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当前,要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吉林考察调研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时“必须让我们14亿人民,9000多万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很好地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创业难,守业更难,守住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重要讲话。要注意发现优秀共产党员,及时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大胆任用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共产党员。
三、继续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领导作用。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我局各项工作始终做到有计划的开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因此,要在加强经验总结,及时表彰先进的同时,要针对广电系统台站多、点多线长、远离机关、远离城市、高度分散的特点,围绕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安全播出,确保职工人身安全等工作,扎扎实实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努力培养一支讲政治、顾大局、思想好、业务精、守纪律、讲奉献的职工队伍,帮助台站,提高台站分析问题、辨别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确保上级指示及时得到贯彻落实。要定期听取台站工作情况汇报,适时深入台站检查指导工作,总结推广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
四、继续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确保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工作有序进行,夺取双赢。全局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中心的抗疫工作也充分体现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抗疫工作紧跟形势、紧跟大局,落实了责任。脱贫工作按计划进行,科学安排,深入研究,分期分批深入扶贫点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以身作则抓工作落实。播出工作做到安全无事故。 得益于局党组建立完善了一整套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注重各负其责,层层抓落实。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做好科学防护,做到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深知,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因此,继续抓好各项规定制度的落实,是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如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安全播出等有关制度,要认真抓紧抓好,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用智慧和汗水创造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为加快我省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为加速建设幸福美好的新甘肃,为争取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双胜利而奋斗。
(作者为原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微波传输中心正处级纪检监察员 )
三点建议
于淮仁
一、一定要务“实”不务“虚”。
二、一定要讲真话不讲假话。
三、离退人员捐款扶贫还是可以的,多少不拘,只是要有人组织。
(作者为原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巡视员)